今天是: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
发布时间:2023-04-07    来源: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点击数:

1939年4月,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晋东南屯留县古贤村成立,袁成隆任文工团主任,作曲家王承骏(久鸣)任副主任,诗人夏川任党支部书记。团部下设戏剧、音乐、美术、编审、总务5个股。文工团成员大都是从抗大一分校中选调的爱好文艺的知识青年。

1939年11月,文工团跟分校一起,从晋东南迁至山东,到敌后办学,于1940年1月到达孙祖东高庄一带。此后,文工团一直活跃在鲁中、鲁南、滨海三个战略区的沂水、沂南、蒙阴、费县、临沂、莒南、临沭等广大地区。袁成隆任文工团主任,王承骏(久鸣)任副主任,史屏任支部书记。

1940年2月4日,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到张庄集市街头演出话剧《放下你的鞭子》以及“卖梨膏糖”(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歌舞、打花棍等节目,举办连环画展览,有些学员还装扮成私塾先生在集市上为群众写春联。这是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到达山东后的第一次宣传活动,深受群众欢迎。3月,孙祖战斗胜利后,文工团编演了《狠狠地打》和现代京剧《治恐日症》,沙洪创作并朗诵了长诗,歌颂战斗中的英雄事迹。4月,文工团到沂水刘家店子一带做统战和招生工作,返回后即排演了三幕话剧《第五纵队》。6月底,抗大一分校为庆祝“七一”党的生日并召开一分校党代会,文工团创作《跟着共产党走》(沙洪词、久鸣曲)这首后来唱响全国的著名歌曲。9月,在庆祝垛庄战斗祝捷大会上,文工团创作和演出了《垛庄战斗》组歌。是年深秋,文工团转移至滨海地区。

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在创作和演出的同时,还担负了培养抗战文艺骨干的任务。仅1940年夏到1941年夏一年的时间里,就为山东八路军部队培养了170余名文艺骨干。文工团员还分散到农村培训农民文艺骨干,组织农村剧团、俱乐部、秧歌队,活跃了根据地农村的文化生活。

1943年春节前后,文工团脱离抗大一分校建制,与山东抗敌自卫军宣传大队合并,改称山东省文化工作团,归属山东分局领导。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