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战斗遗址位于沂南县双堠镇柳泉峪村及其附近一带。
1941年冬,日军大“扫荡”开始后,抗大一分校从费东的十八村一带跳到泰莱山区,11月28日又奉命插回沂蒙区。经过急行军,深夜行进至大青山梧桐沟一带宿营。由于抗大一分校的行踪被敌察觉,29日晚,临沂、费县、蒙阴、沂水、莒县的日军已进入了出击的前沿阵地,垛庄、青驼寺、诸满、薛庄、石岚等据点已增兵数千人,准备合围大青山地区。而八路军由于情报失灵,判断有误,仍认为该地区比较安全。此时,八路军为组织绿门山战斗,将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八路军第115师、山东省战工会等党政军领导机关转移到大青山一带。绿门山战斗后,罗荣桓、陈光也率部队赶到大青山外围地区拔敌据点。
30日拂晓,垛庄方向首先打响,然后青驼寺、诸满、薛庄、石岚等据点的大批敌人纷纷出动,逐步压缩包围圈。此时,我所有机关人员和学校学员中,只有师部特务营的两个连队和抗大一分校5大队(军事大队)较有战斗力,其余绝大多数是非战斗人员。八路军及其机关人员与敌展开殊死搏斗,最终突出重围。抗大一分校为掩护领导机关和首长突围,作出了重大牺牲。这次战斗,虽然成功突围,但损失惨重,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和夫人姊妹剧团团长辛锐,八路军第115师敌工部副部长王立人,德国友人、太平洋学会记者汉斯·希伯,抗大一分校2团(建国大队)政委刘惠东等壮烈牺牲。省战工会副主任李澄之被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组织部长李林负重伤。突围的机关部队和抗大学员共300多人牺牲,造成了山东抗战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损失。
战后,汉斯·希伯被埋葬在五道沟下面的外獾子沟。1944年10月,大青山烈士陵园建成后,将其遗骨迁至陵园内。
大青山战斗遗址于1977年12月23日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链接:
陈明(1902-1941),原名陈若星,字少微,福建省龙岩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福建省党务特派员,福建临时省委书记,红军大学教员,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委,山东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41年11月在大青山战斗中英勇牺牲。
辛锐(1918-1941),原名辛树荷,山东省济南市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后,曾任山东省妇联秘书、山东姊妹剧团团长。是省战工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陈明夫人。1941年11月在大青山战斗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