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人生,在奉献中闪光—人大代表李云龙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大庄镇   点击数:

李云龙, 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生活在沂南县大庄镇庙官庄村普普通通的农村环境里,可是每当人们谈起李云龙带领全村做的一件件事、每当提起庙官庄村一步步的发展,都会对他刮目相看。每当和李云龙说起庙官庄村的过去,他只有淡淡的一笑,每当说起庙官庄村的未来发展,他就会踌躇满志。他就是这样一名普通的基层党员、一名普通的支部书记;一名时刻不忘解决群众疾苦、一名时刻不忘谋求全村跨越发展的人大代表;一名带领全村群众在发展的道路上一次又一次的实现进步、在历次换届中备受群众喜欢的人大代表。

让群众富起来,是他最大的梦想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李云龙始终有一个梦想,在他任职期间,一定要让群众富起来。要想富,先修路。1995年,刚任职的李云龙就在村里第一个党员大会上承诺:“俺一定要带领大家修出一条致富路!”。2000年,在修建3公里多的通村水泥路时,他带领两委干部共垫资60多万元。为节约资金,他们带领居民自己干,吃、住都在工地上。为确保工程进度,用棚布搭成帐篷,轮流值班,终于修通了3000多米的村村通水泥路。

水是关系村民“命根子”的大事。多年来,村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薄弱,遇到旱年群众的收成都没有保障。2002年,村里投资20万元,实施甘泉工程,全村架设主线3400米,分支线4800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村民们有的用碗,有的用瓢,有的用桶,还有的用手捧,喝着这甘甜的自来水,看着村里老百姓开心的笑脸,李云龙的眼里泛出幸福的泪花。

解决了修路、用水问题,李云龙又把目光投向了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多年来,村里的老百姓一直靠种地为生,时代在发展,要想集体增收,就要先调整产业结构。李云龙深知自己是一个农民,并不懂得多少知识,在四处学习的基础上,大胆的在村内规划了种植小区和养殖小区,发展生猪养殖户12户,生猪存栏500多头;规划种植了百亩柿子园,村里老百姓的收入方式多样化,生活保障更足了。

村民住上新楼房 全村实现和谐搬迁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云龙时刻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重担,更没有忘记当选时给村民的庄严承诺,没有忘记自己对村民应尽的义务。2013年,坊前、庙官庄、朱家井子、王家河阳、德胜5个村合并为官庄社区,作为社区中心村的带头人,李云龙深知党委政府赋予的责任重大。自2013年9月开始,庙官庄村开始实施“城增村减”土地挂钩项目,本着“因地制宜、尊重村民意愿”的原则,李云龙组织村两委和部分群众多次出去学习新型社区建设,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动员群众,逐家逐户征求意见,针对不同群众的住房需求,确定了老年大平房、二层楼、多层楼合理布局的社区规划建设方案,目标是打造一个非城镇驻地的“样板社区”。新建社区的90亩土地仅用5天全部流转完成,在流转土地中有三户村民不想要钱想要地,李云龙说,你们只要看中我的或者其他党员的自留地,可以把土地相互进行互换,让你们有地种。最后这三户村民和村里党员的土地进行了互换,让他们心服口服。建设开工以来,李云龙带领党员干部吃住在工地,督促工程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每排楼房都有监督员,2-3天巡视一次,有专人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录像,遇到工程质量不合格,要求坚决停工,拆掉重建。二层楼房有50户的偏房,用的空心砖出现了质量问题,墙体出现了裂纹,李云龙多次找建筑商进行交涉,绝不妥协,在他的坚持下建筑商把内墙推到进行了重建,群众看在眼里,对楼房的质量喜在心里。在社区配套方面,突出便民服务,配套建设了燃气、消防、宽带、有线电视、污水处理设施等,极大地方便并调动了群众入住积极性;同时根据群众实际,在安置区附近规划柴草堆放区和菜园,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里党员从规划设计、签订协议到旧房丈量、抓阄分配,所有环节两委干部都确保民主透明,公开、公正、公平,让大家心悦诚服,所以造就了新社区建设“零上访”的传奇。

“我那个老房子就是又矮又窄,夏天又热,冬天又冷,现在住这个新房子,又宽敞又明亮,到处四通八达,环境美好,现在的心情啊,比在那时候强多了”,村民薛克锦高兴地说。官庄新社区建成后,社区的居民告别了旧式的老旧平房,住进了新式的房屋,体验着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党员干部在李云龙的带领下,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维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稳定的重点,尽可能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在村干部的辛苦努力下,村面貌在一天天改变,群众得到了更多利益,新村洁靓丽,群众欢天喜地,为全镇挂钩增减建设带了个好头,积累了宝贵经验。美丽、和谐、幸福的庙官庄村不断展示新农村建设生机勃勃的活力。

两区同建 村里百姓安居乐业

“一个时刻把群众疾苦装在心里的农村带头人,一个把百姓安居乐业当做自己人生最大幸福的农民贴心人。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就要像李云龙那样,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不计较报酬待遇和个人得失,群众才能心服口服”这是村民们对李云龙的评价。为了转移剩余劳动力,李云龙和村两委干部积极走出去,吸引青岛客商投资3000万元新上全景制衣加工厂已开工生产,专门为德克士、麦当劳、美国航空等企业加工出口工作服装,累计提供200多个就业职位,通过租赁厂房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今年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土地规模经营方面动起了脑筋,流转土地1200亩,这1200亩土地仅用一个星期就流转完成,体现了群众对李云龙地充分信任。他鼓励群众积极入社,把土地承包给大户种植,成立了官庄生态农场,每年每户可增加收入1500元,现在每天村里有70名贫困群众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贫困群众可以在农场干零活,每天每人收入70元,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地脱贫;在这1200亩土地其中原先部分乡间路、村承包地、汪塘等300亩土地属于村集体的,这样村集体一下子多出300亩土地,依托官庄生态农场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多万元;通过土地入股与中石化加油站合作,每年可净收入20万元。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精神文明建设深入人心

“当代表不仅仅是要让群众物质富足,更要带领他们精神富裕”。为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李云龙通过走访群众,把那些有一技之长又乐于奉献的人员组织起来组建文艺宣传队。通过文艺活动的举行影响了群众,取消了村里一些封建落后的迷信陋习,将先进的文化生活方式带入了农村,采取多种形式搞文化活动,在各个节日村里统一组织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在村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他想尽各种办法给予支持。在村里成立了夜间站岗巡逻队,坚持每天晚上都有一名村干部带班实行站岗巡逻,同时还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对村内存在的各种矛盾,邻里纠纷及时进行调处化解。组建了“科技书屋”,邀请科技专家进村讲课,培养了一批“土专家”、“小能人”。村里每年都公开评选“好媳妇”、“好婆婆”、“明星媳妇”,累计评选出各种荣誉户近200家,先进个人500多人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成立了环卫保洁队,划分了责任区,净化、绿化责任到人。同时专门成立了环卫管理队伍,由村两委成员轮流带班,定期检查各责任区卫生情况,实现了村内街道每日一清理,每周一清运。他倡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孝德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评选、表彰、宣传一批诚信家庭先进典型,在全村营造弘扬家庭美德、学习先进典型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妇女及家庭培育孝德意识,倡导文明言行,践行道德规范,以家庭的诚信促进社会的诚信。他号召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就关爱老人、关心子女、倡树新风等方面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通过各种有效形式,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入耳、入脑、入心,把积极参与乡村文明建设变为每一个庙官庄人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让李云龙同志倍感振奋,对庙官庄村未来的发展更增信心。

“十九大为振兴乡村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要创新思路,不仅仅要让村子的生态绿、村庄美、百姓富,更要让大家伙心里舒坦,让我们官庄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是李云龙在十九大闭幕后对村民的承诺。

李云龙,就是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人大代表,他不求功,不为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责任和义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群众的关心。这二十年,看似平常却崎岖,看似容易却艰辛!“人民群众选我为代表,我就要为他们奉献终生”,带着这句话,相信官庄社区在他的带领下,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