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马牧池乡:旅游扶贫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25    来源:马牧池乡   点击数:

沂南县马牧池乡是红嫂故里和沂蒙母亲的家乡,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全乡共有24个行政村、1.1万户3.6万人。抗战时期,这里是抗日根据地的中心,中共山东分局曾长期驻扎在这里,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脱贫攻坚以来,马牧池乡践行沂蒙精神,将乡村振兴、旅游开发同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建成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为核心,占地2平方公里,辐射10平方公里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带动园区周边村庄实现整体脱贫,建成新立村等6个市级以上美丽乡村,常山庄被评为“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色旅游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蒙山妈妈创意梦工厂

一、统筹规划,融合发力,村庄面貌全面提升

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力大的产业优势,以常山庄村为核心,规划建设了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和沂蒙红嫂纪念馆为主要载体的“沂蒙红嫂文化旅游产业园”,改变长期以来以资金、物资简单化输血式临时救助的扶贫方式,走出了一条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借助交通、财政、农业、水利、水保等部门的政策和资金,融合发力,优先改变贫困山区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条件。投资4900万元新建、提升11条山区道路,新建汶河大桥1座、中小桥涵4座,打通红嫂旅游区与新立、拔麻等旅游特色村的红色旅游核心区的内部环线,实现了片区与朱家林田园综合体、竹泉村等旅游景区道路全面贯通。积极争取资金、政策,全面改善片区内旅游扶贫重点村的步行道、停车场、旅游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务、旅游导向标识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

三是提升村容村貌。开展“美在农家”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道路沿线绿化及景观建设,累计拆除违法建设446处,清理垃圾五堆5.6万吨,栽植绿化苗木28.3万株,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投资8000万元,在常山庄古村落旁边按照新农村标准建设了占地160多亩的常山庄社区,配套建设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社区幼儿园、污水处理设备,根本上改善当地群众和贫困人口的居住条件。昔日交通闭塞、衰败落后的贫困山区,天蓝地绿水清,景区通达,村庄整洁,成为“人人都说沂蒙山好”的红色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好地方。

常山长街

二、龙头带动,强企帮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是实施“景区+贫困户”。坚持景区发展与贫困户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发挥影视基地龙头带动作用,流转影视基地周边5个村的2060亩土地,并在董家庄村和东坪村各流转土地300亩,打造金银花农业休闲园,实现村受益、户增收。成立劳务培训服务中心和红色旅游、工艺品加工等13个旅游产业相关的合作社,先后安置172名贫困群众在景区实现务工就业。影视基地累计雇用群众演员达到1.2万人次,其中贫困户3000多人次,群众演员日均收入50-80元。景区内及周边开设店铺、农家乐20余家,小商品摊位50余处,采摘园15家。

二是开展“强企帮弱村”。马牧池乡新立村地处革命老区沂蒙山区腹地,三面环山,是典型的山区村,受区域环境和交通条件的制约,发展曾十分落后,是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和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东广汇集团与新立村缔结帮扶之约,把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同步进行,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建成民宿院落、煎饼体验馆、豆腐坊、苹果体验馆、拓展训练基地、CS真人体验基地以及占地1000亩的苹果采摘园等项目。引导22户村民开办“红嫂人家”农家乐,成立电商服务中心,打造了“新立苹果”“七彩煎饼”“黑小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旅游产业迅猛发展,促使新立村加快旅游配套建设。今年以来开工建设投资37万元的生态果园配套水利项目,完成铺设上山引水管道600余米,有效解决了灌溉难题;实施了道路畅通工程,投资1138万元新建道路5.9千米,打通了新立村与周边景区景点的连接,形成了旅游道路的环线,配套修建了微地景观、水系景观和游步道,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进行了提升,村庄实现了大变样,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三是设立“就业实训基地”。园区发挥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务工需求量大、商品销路广的优势,创立就业创业实训基地,采用“景区提供岗位订单、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名单、培训机构设置培训菜单”的“三单联动”模式,免费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累计培训贫困人口2580人次。与商品开发公司开展合作,成功引入“蒙山妈妈”、“汇鑫草编”等项目,群众在基地免费学习加工流程,学会后领取材料回家加工。截至目前,已在全乡范围内发展手工加工、草编等就业加工点19家,吸纳670名贫困人员家门口就业,每人每月能有600-1200元的收入。开发红色旅游商品,组织支前劳动、摊拥军煎饼、拓展训练、穿八路衣、做八路宝宝等实景体验,贫困群众变成了职员、演员、店员、社员。

长城内外

三、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成立了由沂蒙红色影视城、沂蒙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常山庄村、张家峪子村、西寺堡村、双泉峪子村、新立村等7个党支部联合组成的“红嫂文化产业园区大党委”,实现了景区与周边村、党组织与生产组织的“组团发展”和“同步建立”。在园区党委的牵头下,影视基地与新立村签订开发协议,计划投资1.8亿元将新立村打造成集乡村体验、村景合一的乡村休闲度假区。

二是深化村民自治。积极开展网格化工作试点,对全乡39个自然村网格细化为159个基础网格,整合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搜集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职责,选优配齐基层网格员,让农民成为社情民意的调查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参与乡村治理全流程、全环节,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三是培育文明新风。坚持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提升乡村文明软实力,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蔚然成风。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立“红嫂”志愿服务队39个,定期开展秧歌汇演、送戏下乡、社区文化节等系列文艺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理念、新文化、新风尚,营造良好文明氛围。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