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传统工艺淡出我们生活时,仍有匠人不舍初心,传承技艺做马牧池乡手艺人李长本便是如此。
清洗、蒸煮、晾晒、发酵,一道道酿造工艺以后,普通的黄豆有了时间的味道,从原始的豆香到浓郁的酱香,五十多年间,李长本舍不下的不止是一门谋生的手艺,更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技艺。
看似简单的工艺却极考验体力和耐力,拿酱油来说,从原料加工到酿造出成品至少需要漫长的六个月,这期间的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经过了时间和技艺的沉淀,产出来的酱油才能有最地道的味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李长本作为供销社酱园里的酿造工,精湛掌握了酱油酿造工艺,曾连续六年获得县级表彰。90年代初,市场经济春风骤起,李长本包下酱园,并将手艺传承给了儿子李尊旭。李长本说,这个得亲手干出来,晚上看宿的不能睡觉,得掌握温度,看时间,都是你要管的事。儿子李尊旭也说,父亲对于酿造技艺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为了学好这一门手艺,他没少受调教。
令李长本欣慰的是,年轻的儿子也为传统技艺加入了新鲜的血液,父子俩在二十多年的磨合中达成了共识,用真材实料守住初心,做问心无愧的好产品,用传统工艺回馈消费者。
酱园的牌子一挂就是几十年,不管街坊四邻还是远道而来的,总能第一眼寻到记忆中的老味道。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一缕酱香,一门手艺陪伴了李长本大半生,也见证了他们一家人从温饱走向富足,在父子俩眼中,守住酱园,传承好手艺就是他们最得意的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