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栗在沂南县栽培历史悠久,为主要粮食果树之一,因其寿命长,群众称其为“铁杆庄稼”。主要分布在母质花岗岩、片麻岩等风化砾质土、沙壤土中,如白家峪、挑峪、运粮庄、六里沟、崖子、张铁峪、小埠、朱家崖子、王家坊庄、大官庄、上峪、高佛、姜家拐头等村。1980年后市林业局引进良种在王家坊庄和南店村进行栽培试验后,推动了全县板栗规模化生产。全县现已发展到11.8万亩,年产栗子2488吨。栽培面积较大的村有:上峪700亩,张铁峪300亩,六里沟900亩,小埠400亩,兴旺庄400亩,高佛300亩,朱家崖子200亩,大官庄250亩,成为我县的板栗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已有两大品系40余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华光、华丰、燕山红、石丰、泰安薄壳、203青毛软刺、九家种等。特别是栽培的燕山短枝,果枝短而粗,连续结实力强,果枝多,每包有2~4个,每斤约56粒。栗果毛少,栗红色,鲜艳而有光泽,味香甜,富粘质,9月下旬成熟,是一个优良的短枝品种。栗果可生食、熟食,可磨成栗粉作各种糕点,也可做烹调材料。果肉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B2、C及矿物质钙、磷、钾等。果肉含淀粉51~60%,可代替粮食。栗树各部可入药,栗果健脾益气,消除湿热,果壳治反胃,叶可做收敛剂,树皮煎汤洗丹毒,根可治偏肾气等症。我县产的板栗质量好,产量大,深受国内外客户的青睐,除满足国内部分需求外,年出口数百吨。1994年沂南县“万亩板栗丰产园开发”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