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jtj/2021-0000211 公开目录 学前教育
发布机构 沂南县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1-12-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沂南县教育和体育局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沂南县教育和体育局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教基【2021】4号)、《山东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鲁教基字【2021】4号),以及《临沂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为全面科学推进我县幼小衔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围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这个中心工作,幼儿园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试点园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以联合教研为突破口,以家园校为主阵地,以多元评价为策略,扫清幼儿园“小学化”障碍,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建立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儿童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深入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握好《幼儿园入学教育准备指导要点》提出的“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三个方面内容,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符合其年龄特点的身心基本素质,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出发,关注幼儿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经验获得,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式积累经验,做好身心全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按照教育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省、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帮助儿童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入学适应。

(三)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建立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全面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和意见建议,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利用专家课堂进行培训和对话,积极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四)建立双向沟通合作制度。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幼小衔接共同体,开展“走进去、请进来”观摩活动、问题教研,共同探究“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有效机制的策略方法和途径。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突出问题。

(五)强化培训指导。认真制定幼小衔接专项培训方案,加大对《指导意见》和各级《实施方案》的宣传培训力度,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和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长(校长)、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

(六)改革儿童学习发展评价体系。幼儿园完善儿童成长档案,让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看得见,科学正向评价儿童发展与成长。小学一年级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多元评价,关注个体差异,肯定儿童的纵向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专家引领。成立县级幼小衔接项目专家组,两个月一次入校(园)指导及针对性培训,针对试点项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梳理清单,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聘请上级专家进行指导。

(二)联合教研。试点校(园)结对,成立幼小衔接研究共同体,开展联合专题教研,每学期不低于二次的专题教研。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三)跟班观察。专家组、教研共同体成员,每月一次跟班观察。

(四)发展解读。通过发展解读,提高教师识别儿童发展的能力,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多维度发现儿童。

(五)自主成长。试点校(园)依据自己特点,开展问题导向的校(园)本教研,建立校(园)本教研机制,形成常态化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校(园)际交流。试点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交流会,分享经验做法、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辐射引领。运用“以干代培”轮岗、走教试点校(园)等机制培养核心骨干,建构“试点校(园)—领衔校(园)—共建校(园)”三级教研辐射机制,完善区域教研体系和教研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实施,协调县域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学校、幼儿园要成立幼小衔接专项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

1.普教科。进一步完善违规违纪查处机制,建立违规办学行为督办制度。加强对入学适应期“零起点教学”、“双减”工作督导检查,健全学生五育发展成长评价体系、教师工作管理评价体系。指导和检查学校执行幼小衔接行动方案的完成情况。

2.教研室。努力加强一年级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测试的要求,探索“入学适应”全过程评价体系,加强幼小衔接教科研研究,培养典型,面向全县小学总结推广先进幼小衔接经验。

3.幼儿教育教研室。聚焦入学准备问题,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建构幼小衔接工作体系,促使幼儿园、小学、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4.职成教科。负责对违规开展幼小衔接培训的校外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列入黑名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追究校长和相关教师的责任。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列入重点或课题教研工作,成立幼小科学衔接专项工作组,制定幼小科学衔接方案,积极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实践。

(三)设立幼小衔接试点校(园)。开展幼小衔接试点校(园)试点工作,全县遴选省、市级结对试点校(园)、县级试点校(园);各小学、幼儿园均要建立结对试点校(园),整体推进。

(四)加大治理力度。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长效治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方式,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幼儿园、小学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对存在“小学化”、非“零起点”教学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园长、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以任何名目开设幼小衔接班,严禁对 3-6 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得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不得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不得代任何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处并列入黑名单,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五)强化调度督导。建立双月调度和通报机制,及时跟踪了解试点园(校)的工作进展,确保如期完成实验任务,达到实验效果。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幼儿园、小学年终评估和办园(学)行为督导、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及幼儿园年检等工作中。各单位公布举报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六)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扩大幼小科学衔接的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沂南县教育和体育局

2021年12月6日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