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6月9日,县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县应急管理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台等单位分管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对全县4、5月份自然灾害形势和应对工作进行了总结交流,对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了会商研判。
一、2022 年 4、5 月份自然灾害发生和应对情况
预警信息发布方面:4月至5月,县气象局共发布《重要天气预报》1期、《雨情报告》3期、《一周天气预报》10期,各类预警信号11次:雷电黄色2次、大风蓝色9次。
旱情:4月至5月降水量17.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80.8%,比去年同期偏少79.2%。4月至5月平均气温18.8度,较常年偏高10.6%。
“三夏”生产情况:截至目前,沂南县40万亩小麦已收38万亩,夏收进度达到95%,抗旱夏播9.8万亩,其中播种玉米7.2万亩。春播作物面积30.5万亩,全部是抗旱播种。当前气温高、失墒快,绝大部分春播作物遭受不同程度干旱。
农业病虫害: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4月上旬以来,我县结合“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平台建设”、“促弱转壮”、“一喷三防”项目,共筹措资金680余万元,应急采购杀虫、杀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社会化服务作业费,对我县集中连片麦田开展了“一喷三防”统防统治作业。截至目前,统防统治、群防群治面积已实现全覆盖,该项措施的落实对提高小麦的抗逆性,减轻因高温、干旱造成的不利影响起到了很好的缓解作用。
森林防火:当前,因连续高温干旱少雨,加之大风天气较多,我县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在四级以上,部分时段达到五级,随着麦收来临,烧荒、焚烧秸秆等野外用火增多,火源管控难度加大,防火形势十分严峻。6月份可能有雷雨天气发生,干旱条件下增加了雷击火的可能性。
地震:2022年4、5月份我县境内未发生天然地震。我县1处省级流体观测点、5处市级流体观测点、1处县级流体观测点(试运行)观测数据正常,无异常情况出现。1处强震台、1处测震台波形图运行正常,无异常报告。
二、2022 年 6 月气候预测
预计6月降水量100~120mm,较常年(107.1mm)偏多1~2成。月平均气温24.5~25.5℃,较常年(23.7℃)略偏高。
预计6月降水过程出现在15~16日、18~19日、21~22日。
三、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研判
综合研判,2022年6月自然灾害风险总体较往年基本持
平,不排除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强对流天气可能发生,
局地可能发生风雹、旱灾、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汛情旱情形势可能复杂严峻。我县6月份自然灾害风险总体较往年基本持平,不排除发生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降水稀少状况在6月将有所转变,但旱情不排除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同时,应警惕旱涝急转、短时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情况发生,必须高度警惕,扎实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应对准备。
(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接近常年。根据最新地质灾害大排查大整治调查成果,我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42处,以小型为主,其中崩塌隐患点2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6.3%;采空塌陷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岩溶塌陷11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5.8%;滑坡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泥石流1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目前已完成治理消除隐患的崩塌隐患点3处。
根据气象台6月份气候趋势预测,结合沂南县主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构造发育现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特点分析,受前期干旱影响,如6月份降水量增加,伴随降水造成地下水位由降转升等情况,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发生地面塌陷(岩溶塌陷、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总体趋势接近常年同期,地质灾害发生趋势较前期增加。由于前期干旱,汛期后降水增多,重点关注短期强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三)病虫害轻度发生。近期,在我县蒲汪、苏村、砖埠等地区春玉米田出现玉米叶片发黄失绿,叶背出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重者心叶卷曲成“牛尾巴”状,畸形生长等现象。6月1日,经农业技术人员调查,判定为蓟马危害。森林病虫害方面,美国白蛾等杨树食叶害虫、日本松干蚧、进入高发期,我县已于6月5日开始进行杨树食叶害虫飞机防治,预测大面积爆发可能性小。松材线虫病我县尚未发现,需继续加强防范,严防疫木进入松林。
(四)极端天气对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影响增大。目前我县已进入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大风、冰雹、雷电、短时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增多,同时夏季高温天气引发中暑、火灾可能性增大。需防范强对流天气造成的城市内涝、积水路段交通受阻、城市基础设施损毁等风险。防范山区因强降雨造成的公路沟壑边坡的滑坡、落石以及因强降雨造成的洪水对公路、桥梁安全的影响。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基坑设施及防护、塔吊及垂直运输机械、脚手架等重点部位引发的次生灾害。防范高温天气造成人员中暑、疲劳作业、消防火灾等风险。
(五)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6月份我县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存在发生有感地震的可能,并应加强矿震等塌陷地震的监测。
三、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风险研判预警。各相关部门继续做好与气象等部门会商研判,重点针对降水、干旱、高温和大风等高影响天气,特别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施工工地、河道沟道、山地景区、山地林地等地区的监测预报与综合研判预警,提前优化灾害救援力量分布和资源配置,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信息和风险提示,做到早安排、早准备、早响应。
(二)扎实做好当前抗旱工作。加强雨情、水情、墒情及旱情的调度分析,及时掌握全县旱情和抗旱工作动态。根据旱情及抗旱工作需要,适时同气象、水文、农业、应急等部门进行沟通会商,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提出抗旱工作建议及措施,牢牢把握抗旱工作主动权。
(三)抓好农业“三夏”生产。一要坚持小麦不收管理不停,密切关注小麦病虫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二要加强春播作物抗旱指导,搞好田间管理,确保出苗齐全,避免出现死苗现象。三要做好小麦收获准备,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收割机械调拨,确保颗粒归仓。四要与气象、应急等部门做好会商研判,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四)做好农、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田间、林间管理,重点做好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工作,开展好常年定点监测和定期普查,及时发布预警预报。科学制定防治实施方案,特别关注可能出现的病害集中爆发情况,发现病源,及时防治,坚决遏制病虫害的蔓延。
(五)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各乡镇(街道)加强属地管理,从6月1日开始,执行汛期值班和隐患点群测群防员巡查等工作制度,全力做好应急防范工作。二是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重大天气及时开展风险研判,发布预警信息。三是全面做好防汛备汛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迎接市级地质灾害执法评估。四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安全生产月”专项行动,全方位、多渠道普及地质灾害防范、避险知识,增强广大群众和在校学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
(六)持续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一是要根据降水和气候状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做到因险施策、因害施策、因灾设防、分级响应,切实管控森林火险发生。二是组织开展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和拉网式大检查,重点排查林区输电线路,查找发现具体隐患和细节性问题。三是强化值班备勤,严格落实应急24 小时值班制度、火情信息报告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应急处置到位。
(七)做好建筑施工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对高温、露天作业、边坡坑基作业、高空作业、爆破作业的现场监管。全面检查高边坡、深基坑、施工围堰、塔吊、用电设施、临时板房等重点部位,切实做好防中暑、防雷电、防坍塌、防洪水、防摔伤、防触电和施工现场排水等工作,及时停止相关露天活动和高空等户外危险作业,确保安全。
(八)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加大路面巡逻、交通秩序维护和交通安全检查力度,对驾驶员、危险货物运输押运员、装卸员进行防高温、防中暑、防疲劳、防车辆自燃、防爆胎、防洪水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双班驾驶员、强制休息、夜间禁行等管理规定,防止疲劳驾驶。一旦发现公路水毁,第一时间报告、组织队伍抢修,设置警示标志,并加大引导、疏导力度,引导车辆安全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