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nyj/2019-0000085 公开目录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19-07-1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志光解读《沂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一、制定文件的背景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县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方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工作,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改善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沂南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二、制定文件的依据

《方案》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办发〔2018〕5号)、《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鲁办发〔2018〕22号)以及《中共临沂市委办公室、临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办发〔2018〕28号)有关精神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目标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总体部署,深入实施乡村环境提升工程,2020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广大农村呈出“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

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条件好的村庄,高标准提升完善,率先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力争2019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0%,到2020年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30%;基本具备条件、需要改造提升的村庄,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村容村貌,实现整洁、宜居;空心化严重、五年内计划拆迁合并村以整治脏乱差为主,原则上不进行大的投入。

四、主要工作任务

(一)清洁村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机制。

1.提高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能力。突出“村级垃圾桶配备、乡镇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县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县域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四项重点,健全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环卫保洁长效运行机制。村居要按照每10~15户1个的标准配备垃圾桶,乡镇垃圾转运站日转运能力要达到20吨及以上规模,2019年确保完成大庄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90%以上,力争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2.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制定出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政策,探索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2019年开展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试点,2020年全面推开。

3.推进卫生村镇创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推进全域卫生创建,积极创建卫生乡镇、卫生村,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健康卫生水平。2019年,分别创建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2个、3个、7个,创建省、市级卫生村50个、70个;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分别达到12%、18%、43%以上,省、市级卫生村达到28%、23%以上。2020年,分别创建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3个、7个、4个,创建省、市级卫生村6个、20个;国家、省、市级卫生乡镇分别达到31%、43%、25%以上,省、市级卫生村达到30%、28%以上。

(二)清洁田园。以农业种植和畜禽养殖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转化、应用三级网络建设,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1.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循环利用,争取废弃秸秆资源化利用处理项目,推动秸秆生态循环、高附加值利用。2019年,搞好秸秆切碎还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1%;2020年,继续推进秸秆切碎还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

2.推动农膜回收利用。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膜,开展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探索建立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扶持农地膜回收网点和废旧农地膜加工能力建设。2019年农膜回收率达到75%,到2020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0%。

3.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引导小、散养殖户逐步实现适度规模养殖。实施农牧循环工程,推广生态养殖模式。2019年,继续巩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成果,规模化畜禽养殖区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2%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到 2020 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区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63%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

(三)清洁庭院。深化“美在农家”活动,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大力整治农户庭院环境,保持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

1.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农户厕所改造,有条件的村庄推进改厕和污水处理同步进行;条件不具备的村庄,因地制宜,灵活使用三格式、双瓮式等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模式。2019年,抓好农村厕所整改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每年新改建乡村旅游点厕所10座,并对外开放使用。到2020年,全县300户以上的自然村至少建有一座符合《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三类标准以上的公共厕所,将改厕后续管护工作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内容,利用好改厕后产生的粪渣粪液,建立改厕管护长效机制。

2.开展“美在农家”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按照“四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室内“五净”(门窗净、地面净、床铺净、灶台净、厕所净)、院内“五无”(无柴堆、无粪土、无垃圾、无污水、无散养)、家中“五有”(有合理布局、有花草树木、有文化氛围、有家风家教、有生活品味)的标准,开展“美在农家”示范村、示范户创建活动。2019年至2020年,每年创建“美在农家”示范村32个,“美在农家”示范户320户,扶持“美在农家”薄弱户100户。

(四)清洁水源

按照“清河水、保供水、治污水”的思路,统筹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到2020年,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实现较大提高。

1.加强水域生态治理。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大力整治入河(湖)排污口,严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乱排乱放。以村庄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保持水体清澈。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彻底治理“八乱”现象。到2020年,重要河湖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2.5%,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60%以上。

2.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建改建、配套联网供水项目,保护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19年,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提升23万农村居民的饮水条件;2020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98%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

3. 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编制县域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创新污水治理模式。城镇(园区、开发区)周边村庄纳入城镇污水管网;位置偏远、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建设无动力或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2019年编制完成县域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到2020年,全县50%左右的村庄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已建成并入住的农村新型社区基本实现污水收集处理。

(五)村庄硬化

1.“村村通”道路硬化。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组织开展“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加大通村路建设和改造提升力度,2019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3.6公里;2020年,继续实施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农村公路中等以上比例不低于80%。

2.“户户通”道路硬化。鼓励利用本地资源进行生态化铺装。2019年,继续稳步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到2020年,全县户户通覆盖率达到50%。

(六)农村绿化

加快推进宜林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等工程,推进乡村林场、环村林建设,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绿化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2019年,开展绿满沂蒙行动,加快推进荒山绿化、退耕还林还果等重点工程;争创市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完成新造林0.6万亩;2020年,创建市级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山区村居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平原村居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七)村庄亮化

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设备,按照100米以下的间距,在村庄公共场所安装照明设施,在次干道和宅间道合理设置路灯,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改造配电线路、改造配变和新增配电容量等任务。到2020年,实现长期保留村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路灯亮化全覆盖。

(八)村庄美化

1.“拆”违建。对村内超出宅基地范围私自搭建的附属建筑、临时棚屋等进行拆除。

2.“治”三乱。对村内“五堆”乱放、野广告乱贴乱画、线缆乱扯进行集中规范整治。彻底整治“五堆”、广告,规范设立柴草集中堆放处、便民信息张贴栏;联合治理农村电线、网线乱扯和水泥杆子乱埋现象。

3.“改”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以乡镇为单位制定村庄建设风貌指引,严格执行农房建设“逢建必报”制度,加强农村建筑风貌管控,有条件的引导群众进行立面改造,打造沂南特色乡村风貌。采取不同形式,与村民签订协议,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建设公共休闲绿地。2019年,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率达到80%以上;2020年,实现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培育一批特色风貌示范村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