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ghj1/2020-0000021 公开目录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沂南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 2020-06-1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沂南县城乡规划中心主任李祥葆解读规划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问:规划中心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方面是怎么做的呢?

李主任:规划中心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积极围绕破解企业规划建设中的“堵点”、“痛点”,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机构改革以来,在将行政审批权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后,我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推进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再造,认真梳理分析本部门单位在营商环境优化各方面承担的任务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准政策落实中的“堵点”,大力实施建设工程流程再造,党组切实把优化营商环境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亲自研究和部署推动本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将任务落实到责任科室和具体责任人,明确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限,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

问:李主任,今年规划中心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李主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沂南”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全面推进规划编制编研、技术审查等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尽快落地实施。规划中心坚持两条线、两手抓、两不误,把疫情防控和项目规划建设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提前谋划,主动担责,负重前行,加班加点推进项目规划编制编研、规划设计、勘察测绘,为疫情过后出现的系列复工复学复产热潮保驾护航。

1、稳步推进沂南县空间类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全县规划“一张图”审查系统部署并试运行,便于更精准的为项目服务,实现“少跑腿,不跑腿”。推进教育专项规划和张庄镇松山温泉小镇、砖埠镇教育小镇控制性详规编制;推进中心城区控规、人防专项规划、养老专项等规划编制进度,完成县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规划选址和方案审查,组织沂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方案竞选。

2、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大力实施建设工程流程再造。组织召开规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议4次、规委会会议2次,组织召开规划审查联席会议10余次,审议规划方案16个,编研项目4个,规划条件11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90余个,对沂南县城市规划管理控制标准进行调整。

3、发挥优势,助力岸堤镇玉泉庄村脱贫攻坚。拟定工作计划,督促村里坚持防疫防控,实施村庄主要道路两侧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开展村庄综合环境整治,为村庄69位贫困孤寡老人送来夏凉被、凉席等物资。

问:李主任,5月20日县政府网站发布了一条关于沂南县国土空间规划的网络征询意见公告,请您为大家介绍一下国土空间规划具体是什么事情,。

李主任:好的,主持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内容。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统筹兼顾国土空间保护与发展是新时代的改革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并监督实施,实现“多规合一”。新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体系的完整性、功能的系统性、治理的有效性,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全过程。

问: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相比过去的规划有什么重大意义吗?请您给听众观众朋友介绍一下。

李主任: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多规合一,实现一张蓝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改革开放40年来,各类空间性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周期过长,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新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基础性规划,是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实现从国家到省、市、县、乡镇自上而下的“零障碍”传导,以“多规合一”为手段,发挥总体规划对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彻底解决各类空间规划的差异与冲突,最终形成国土空间“一张蓝图”。

(2)全域覆盖,实现全要素管控。国土空间涉及多种空间类型和要素种类,不同部门主导界定的林地、园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地类存在明显的交叉重叠,造成自然资源底数不清、管理权责不明,导致生态空间、农业空间被挤占。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之后,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全部国土空间的全要素管控。

(3)保护开发,推动绿色发展。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更渴望的是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国土空间规划是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的规划,可以做到保护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国土空间规划是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规划,坚持集约节约、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发展理念,通过限定城市开发边界,促使地方政府挖掘存量,整理低效用地,促进全社会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国土空间规划是因地制宜的规划,注重生态安全和空间发展的融合,打造绿水青山的山水交融生态空间。

(4)分层协同,平台监管,强化空间治理。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金钥匙”。规划监督实施充分体现层级协同,按照事权做到“落实上级、实施本级、监督下级”,实现规划的纵向传导、横向传递。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基础,建立全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同步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并监督实施,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面向各部门、社会各界开放,在一张底图上绘就 “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

问:李主任,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空间规划的体系,可以吗?

李主任:好的,主持人。在新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将会构建成为“五级三类”的规划体系,就是“国家、省、市、县、乡镇”的五级规划,形成“空间规划、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各类专项规划”的三类规划。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全国国土空间作出的全局安排。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是全省各类空间性规划的总遵循,是从空间上落实国家和省发展战略以及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对一定时期内省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修复的统筹部署。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市县域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既是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的主平台,也是编制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的依据。规划要提出2035年市县域国土空间发展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和引导性指标。

乡镇(分区)国土空间规划是对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落实。依据上级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乡镇发展战略目标和国土空间发展目标,落实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对详细规划的编制提出明确管控引导。

问:李主任,请您介绍一下,编制空间规划我们需要注意内容有哪些?

李主任:好的,主持人。按照山东省、临沂市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沂南发展定位,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治理导向,突出规划编制基础、空间格局、要素配置、编管结合等重点,确定十二个方面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现状调查,做好规划基础研究

(1)统一基础数据和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作为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现状基础数据,统一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2)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规划实施成效,找出主要问题,明确规划重点。

2、落实上位要求,明确规划战略目标

贯彻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理念,针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制定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利用效率、生态整治修复等方面提出2025、2035 年分阶段规划目标和约束性、预期性指标。

3、对接重大战略,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省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统筹,提出我县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的区域合作重点与方向,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产业集聚、共建共治和互联互通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我县对外融合发展的通道,打造联系便捷、高速高效的交通新起点。

4、立足自身发展,构建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结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与目标,立足我县自然资源本底,依托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合理确定生态、农用地与资源环境保护格局,提出县域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格局,提出县域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合理确定县域镇村体系以及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明确各类主要产业空间平台,构建县域城乡开发利用格局。

5、落实管控要求,分级分类划定控制线

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定位、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空间控制线体系,明确总体目标、重点区域、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互不交叉重叠。

6、合理划定分区,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围绕目标战略和开发保护格局,结合县域地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乡镇为基本管理单元,合理确定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特别保护区、耕地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7、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全要素统筹布局

(1)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利用。统筹县域耕地、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及矿产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确定自然资源保护底线和利用上线,提出各类自然资源供给总量,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以及时序安排等。落实并明确县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范围、布局与保护利用指引。构建县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提出各类保护地的保护对象、保护目标及功能定位,确定各类保护地的保护范围、总体布局与保护发展指引。建立连通森林、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等的生态廊道系统,明确生态廊道类型、范围、布局与保护指引;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明确保护要求与保护措施。

(2)农业农村发展与农用地保护利用

统筹农业生产布局,确定各类农用地资源供给总量,加强县域耕地、园地、林地等各类农用地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结构优化以及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明确农业设施用地规模与布局,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边界。确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指引,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提出农业、渔业空间布局,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以及渔业资源保护区指引。

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提出县域村庄体系,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有效管控农村工业用地。引导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

(3)城镇发展

综合评价县域发展条件,合理预测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乡镇发展目标、战略和路径,明确中心城区及各乡镇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空间形态与用地构成,预留弹性发展空间。围绕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明确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与策略,提出二三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明确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服务人口、设施规模,明确重要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建立社区生活圈体系,明确社区生活圈建设标准,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服务范围全覆盖。

明确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框架与保护要素,确定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和总体要求。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确定县域整体景观风貌架构,明确绿地系统、主要河湖水系及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要求,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

8、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支撑体系

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估,明确补充耕地集中整备区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和廊道控制要求,明确重要交通枢纽地区和大型公交站场选址;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布局要求;对城乡风貌特色、历史文脉传承、城市更新、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提出原则要求;针对县域内防灾减灾现状和问题,完善灾害预警网络,明确防灾减灾重点工程等,构建覆盖全域、系统完善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9、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明确县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策略路径、重点方向与重点区域,提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矿山环境整治与修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生态环境综合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等措施要求,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明确县域国土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策略路径、重点方向与重点区域,提出高标准农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重点工程和措施要求,严格保护耕地。

10、刚性弹性结合,突出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

中心城区界定为城市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区域,明确中心城区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合理确定城市用地主导功能布局,提出各类主导功能单元用地兼容控制要求,通过“主导功能控制+详细规划引导”,实现规划向下有效传导,体现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鼓励在未明确建设意向的远期发展区域进行战略留白。明确划定城市黄线、蓝线、绿线、紫线和道路红线,建立城市“四线”及道路红线控制体系,提出分级管控和规划传导要求。

11、完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机制

科学应用各种新技术,探索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分阶段规划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全县各镇相关下位规划需要落实的约束性指标、管控边界和管控要求;同步开展本辖区内各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对接,进一步优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编审结合、利于实施原则,研究规划成果和报批成果的体系构成,以及数据库标准等,探索建立常态化评估和动态调整完善机制。

12、建立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同步搭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推进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确保“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一致,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编制和实施管理,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的现代化。

  


 
附件【沂南县城乡规划中心主任李祥葆解读规划中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docx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