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ghj1/2020-0000049 | 公开目录 | 负责人解读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城乡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 发布日期 | 2020-08-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沂南县城乡规划中心尹永凤副主任解读2020年度规划任务推进情况 |
问:尹主任,今年以来,规划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安排,在突出规划引领和发挥规划技术服务保障作用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尹主任:今年以来,县城乡规划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空间规划编制等全县重点工作,以宜业宜居宜游沂南新发展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服务和保障作用,主动担当,勇于作为,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1、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形成阶段性成果。目前,共完成三线评估、村庄布局研究、试点村庄规划、中心城开发边界试划定、现状评估指标线上填报等五项上级工作部署;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评估、人口城镇化研究、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三条控制线协调优化研究、村庄布局与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研究、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研究、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城乡风貌特色研究等8个专题已对接汇报3轮,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完成空间规划编制纲要,正在编制初步方案。 2、全面推进规划“一张图”审查。按照“多规融合”、“一张蓝图管到底”的方针,对现有空间类规划进行统一坐标系整合。制作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林地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矿产规划、二调现状、三调现状及历年正射影像图等多规划、现状合一的“一张图”审查系统,并在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内试运行,更精准的为项目服务,项目“少跑腿,不跑腿”完成规划审查。 3、积极推进生态红线评估调整。成果已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审查,省厅审核通过全县红线调出地块348个,总面积为11351亩,主要为涉及规划采矿权、探矿权及三调耕地、建设用地等。我县5处矿业集中开采区、30处采矿权、4处探矿权均得到优化处理。 问:在完善规划体系和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尹主任:1、专项规划、控规编制不断完善。总规编制完成后,2018年我县启动了综合交通、消防、“四供两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供热专项规划已完成并经县政府批复;综合交通、消防、供水、排水、教育等专项规划已通过规委会审议;人防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准备提交规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议审议,供电、绿地系统、养老专项规划已经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2、村庄规划工作有序推进。2020年,计划应编尽编村庄规划32个,1个省级和1个市级村庄规划精品示范工程正在编制规划。同时根据省市最新要求,初步按照“村庄应以经济独立核算的村庄进行分类的原则和村庄的历史、特色、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要求”,完成全县942个村民大组的分类工作,我县村庄布局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方案。 3、规划编研力度不断加大。今年,我们先后启动了老一中片区、南寨片区、妇幼保健院片区、潘家庄片区、大白石片区、新庄子片区、酒厂片区、南村片区、东村片区、团山庄片区等10个片区的规划编制编研,目前老一中片区、妇幼保健院片区、潘家庄片区、大白石片区等8个片区编研已形成初步成果。 问:在规划服务保障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我们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呢? 尹主任:1、积极开展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大力实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流程再造,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起草编制了《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流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岗位规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材料审核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材料明细表》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简化细化技术审查,使图纸审查有章可循、一目了然。上半年共完成技术审核项目63个,完成审核工程面积174万平方米,审核民营企业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项目32个。 2、积极组织筹备规划方案审查联席会、规委会办公室主任会、规委会,保障决策科学规范。共组织规委会2次,研究通过项目7个;组织规委会办公室主任办公会7次,研究项目28个;组织规划业务审查会15次,研究通过项目35个,共出具规划条件建议65份,总占地面积1688亩。 3、针对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把验桩验槽验标高、工程封顶、外立面装饰等易发生改变规划的环节纳入批后监管重点内容。围绕市县违法建设集中整顿要求、全市化工企业排查、全县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作,及时、高效地做好规划认定技术服务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朝阳佳苑、宏业家园、东方明珠南区、银杏家园、安福家园三期等10个项目的违规情况提供规划技术服务,为全县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共检查在建项目30余个,现场核实建设项目11个,发现项目问题7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建设项目严格按规划审批要求建设。 问:编制空间规划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内容呢? 尹主任:按照山东省、临沂市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沂南发展定位,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治理导向,突出规划编制基础、空间格局、要素配置、编管结合等重点,确定十二个方面主要工作内容。 1、组织现状调查,做好规划基础研究 (1)统一基础数据和标准。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作为县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现状基础数据,统一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 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2)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对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各类空间性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规划实施成效,找出主要问题,明确规划重点。 2、落实上位要求,明确规划战略目标 贯彻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理念,针对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存在的重大问题以及面临的形势,制定县域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利用效率、生态整治修复等方面提出2025、2035 年分阶段规划目标和约束性、预期性指标。 3、对接重大战略,强化区域协同发展 主动对接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省市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强区域统筹,提出我县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空间布局等领域的区域合作重点与方向,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产业集聚、共建共治和互联互通的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我县对外融合发展的通道,打造联系便捷、高速高效的交通新起点。 4、立足自身发展,构建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结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战略与目标,立足我县自然资源本底,依托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构建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合理确定生态、农用地与资源环境保护格局,提出县域历史文化保护整体格局,提出县域主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格局,合理确定县域镇村体系以及城乡居民点体系结构,明确各类主要产业空间平台,构建县域城乡开发利用格局。 5、落实管控要求,分级分类划定控制线 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主体功能定位、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建立统一的分级分类空间控制线体系,明确总体目标、重点区域、空间布局,统筹优化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互不交叉重叠。 6、合理划定分区,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围绕目标战略和开发保护格局,结合县域地域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乡镇为基本管理单元,合理确定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特别保护区、耕地保护区、古迹遗址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与能源发展区等分区,并明确各分区的核心管控目标、政策导向与管制规则。 7、优化资源配置,落实全要素统筹布局 (1)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利用。统筹县域耕地、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及矿产等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确定自然资源保护底线和利用上线,提出各类自然资源供给总量,结构优化、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以及时序安排等。落实并明确县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点生态功能区,明确范围、布局与保护利用指引。构建县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明确分级分类标准,提出各类保护地的保护对象、保护目标及功能定位,确定各类保护地的保护范围、总体布局与保护发展指引。建立连通森林、湿地、公园和保护区等的生态廊道系统,明确生态廊道类型、范围、布局与保护指引;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明确保护要求与保护措施。 (2)农业农村发展与农用地保护利用 统筹农业生产布局,确定各类农用地资源供给总量,加强县域耕地、园地、林地等各类农用地的保护与利用,提出结构优化以及布局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明确农业设施用地规模与布局,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边界。确定永久基本农田整备区,优化永久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指引,提高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质量,提出农业、渔业空间布局,确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以及渔业资源保护区指引。 按照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提出县域村庄体系,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有效管控农村工业用地。引导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 (3)城镇发展 综合评价县域发展条件,合理预测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乡镇发展目标、战略和路径,明确中心城区及各乡镇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空间形态与用地构成,预留弹性发展空间。围绕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导向,明确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与策略,提出二三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明确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服务人口、设施规模,明确重要公共设施空间布局。建立社区生活圈体系,明确社区生活圈建设标准,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服务范围全覆盖。 明确县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提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框架与保护要素,确定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和总体要求。保护自然山水格局,确定县域整体景观风貌架构,明确绿地系统、主要河湖水系及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要求,构建高品质公共空间网络。 8、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县域综合支撑体系 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评估,明确补充耕地集中整备区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县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和廊道控制要求,明确重要交通枢纽地区和大型公交站场选址;提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布局要求;对城乡风貌特色、历史文脉传承、城市更新、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提出原则要求;针对县域内防灾减灾现状和问题,完善灾害预警网络,明确防灾减灾重点工程等,构建覆盖全域、系统完善的国土空间支撑体系。 9、推进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 明确县域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策略路径、重点方向与重点区域,提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矿山环境整治与修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生态环境综合修复、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等措施要求,提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明确县域国土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策略路径、重点方向与重点区域,提出高标准农田、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重点工程和措施要求,严格保护耕地。 10、刚性弹性结合,突出中心城区的功能布局 中心城区界定为城市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区域,明确中心城区用地结构调整方向,合理确定城市用地主导功能布局,提出各类主导功能单元用地兼容控制要求,通过“主导功能控制+详细规划引导”,实现规划向下有效传导,体现总体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鼓励在未明确建设意向的远期发展区域进行战略留白。明确划定城市黄线、蓝线、绿线、紫线和道路红线,建立城市“四线”及道路红线控制体系,提出分级管控和规划传导要求。 11、完善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机制 科学应用各种新技术,探索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方法,在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提出分阶段规划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全县各镇相关下位规划需要落实的约束性指标、管控边界和管控要求;同步开展本辖区内各镇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与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积极对接,进一步优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按照编审结合、利于实施原则,研究规划成果和报批成果的体系构成,以及数据库标准等,探索建立常态化评估和动态调整完善机制。 12、建立基础信息平台和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 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基础,同步搭建统一的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监测评估预警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新技术,推进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确保“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一致,支撑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编制和实施管理,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的现代化。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