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沂南县委、县政府及早谋划、积极行动,带领全县上下,狠抓项目建设,努力保增长、坚定抓转型,在环保治理、行业整顿中,加快调整,优化发展,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一、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一)农村经济总体发展良好。以“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为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强化农村生态基础,农业农村经济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夏粮喜获丰收。由于去年秋冬雨水较为充沛,土壤墒情适宜,今年夏粮丰产增收,全县夏粮总产18.44万吨,小麦单产为381.8公斤,比去年增加10.8公斤,增幅2.9%。二是上半年蔬菜发展平稳。预计全县蔬菜播种面积6.6万亩,总产25.54万吨,单产4000公斤,比去年增幅2%。三是畜牧业发展良好。生猪存栏36.3万头,同比增长8%,其中母猪存栏5.9万头,同比增长1%;牛存栏4.3万只,同比增长1.1%。家禽存栏1056.8万只,与去年持平。
(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通过积极实施工业发展攻坚、不断推进供给侧制度改革,全县工业生产呈现逐步向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工业生产降幅收窄。1-5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66.09亿元,同比下降1.1%,比2月份、3月份、4月份累计降幅分别收窄9.4、3.5和2.7个百分点。预计1-6月份全县工业生产将会持续向好,上半年生产增速可望由负转正,实现小幅成长。二是工业用电量连续3月增长。1-5月份,全县工业企业消耗用电量7.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比2月份、3月份、4月份增幅分别增加28.2、15.8和3.5个百分点。三是骨干企业强效拉动工业生产增长。1-5月份,我县50家骨干企业累计完成产值69.91亿元,增长10.1%,比全县工业生产平均增幅高11.2个百分点,拉动全县工业生产4个百分点。其中壶井特钢、舜天化工是全县规模最大的2家骨干企业,5月份分别累计完成产值17.26亿元和5.94亿元,分别增长2.29倍和48.3%,分别拉动全县生产增速5.8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成为全县拉动工业生产增长的最大动力。四是新增企业增长潜力大,1-5月份,全县新增入统的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59亿元,同比增长2.91倍,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1.8个百分点,成为全县工业生产稳步回升的重要因素。
(三)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1-5月份,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84亿元,同比增长23.21%;营业利润稳步增长,实现营业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18%;应付职工薪酬0.54亿元,同比增长8.96%;平均人数增长11.8%,呈现从业人数与薪酬水平双增态势。一是文化旅游业乘势而上。继竹泉村后常山庄村入选“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智圣汤泉、红色影视基地、红石寨等景区知名度不断提升,节假日游客爆满,有效带动了地方消费市场。二是内需动力平稳。1-5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1.4亿元,同比增长9.9%。三是商品房市场保持良好势头。1-5月份,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46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4.8%。虽然同比下降8.8%,但较去年全年、今年一季度降幅分别收窄43.66、11.4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形势逐步转好。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1-5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5亿元,同比增长2.9%,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完成投资5.5亿元,拉动投资增长9.7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完成投资3.8亿元。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主导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旅游发展基金等产业专项资金和PPP项目合作资金,吸引了上海银来基金、北京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等民间投资,通惠服装、泰成工贸等境外投资,特高压输电工程、航和医疗器械、吉林森工产业园等国有企业投资。投资主体涵盖了政府、国有企业、境外企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呈多元化趋势。二是投资结构较优。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完成投资36.8亿元,同比增长23.5%,占全部投资的57.3%,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企业转型升级,拉动技改投资增长,1-5月完成技改投资30.6亿元,同比增长19.5%,占全部投资的47.7%,占工业投资的82.5%。三产、技改投资增速分别高出总投资增速10.6、6.6个百分点。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1-5月份,全县共引进招商项目66个,实际到位资金33.56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15.68亿元,累计完成实际到位资金49.24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5.17%。预计上半年完成到位资金60亿元。今年新引进已开工过10亿元项目2个,11.6亿元的山东阳都健华药业、22亿元的山东知微互联网科技产业园等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到位资金3.2亿元。拟开工建设的过10亿元项目3个,新储备过10亿元项目2个,新洽谈大项目好项目1个。
(五)税收总量排名靠前,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一是国、地两税税收总量可观,1-5月份, 全县完成国税税收收入3.9亿元,增长12.9%;完成地税税收收入6.5亿元,增长33.4%。二是民生支出稳步优化,全县用于民生方面的总支出13.12亿元,同比增长11.7%,占全县公共财政总支出的82%,其中,教育支出4.43亿元,占民生支出的3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93亿元,占民生支出的22.3%。
二、经济发展中县委县政府的调控政策支撑
(一)扶持工业发展攻坚政策。县委县府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大基金支持,创立创新奖励基金、完善帮包企业制度等,开展工业发展攻坚年活动,营造加快发展氛围。全县各级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目标明确,职责到位,积极落实促增长的各项经济政策,促进工业发展攻坚年活动实施的不断深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制造业生产和市场有所回暖,我县的工业企业显现积极变化。
(二)加大“三引一促”力度政策。按照县委、县政府走出去、请进来工作部署,按照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转调思路,突出产业招商主攻方向,重点围绕构建“432”现代产业集群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产品适销对路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通过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产业特色品牌,提升产业升级。
(三)资金融通促发展政策。为保障投资融资顺畅,引导投资产业趋向,县政府下发了《沂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成立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沂南县产业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引导投资导向,扶持重点产业、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对全县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各类企业融资需求情况,找准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四)抓项目推进促发展政策。为保障项目推进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四大指挥部,抽调精干力量帮助项目办理前期各项手续以及拆迁事宜,同时县领导牵头实行“百日会战”,加强重点项目推进,促进项目投资进度。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投资下行压力大。受国家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我县房地产投资呈下滑趋势,全县33个在建、在售项目,有64%的项目完成投资或进入了尾声,新增项目不足,投资下行压力加大。1-5月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额2.59亿元,同比下降64.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完成2.06亿元,同比下降72.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0.43亿元,同比下降66.4%。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1.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8%。
(二)“四三二”产业呈下降趋势。5月末,我县 “432”产业共计275家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34.82亿元,同比下降7.8%,比全县工业产值平均增速低6.7个百分点。其中主导产业产值下降11.4%、传统产业产值微增0.3%、新兴产业产值下降25%,产业发展呈下滑态势。在主导产业中,16家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累计实现产值9.59亿元,同比下降41.8%,拉低全县工业生产增速4.1个百分点。新能源电动车将会成为拖累今年我县工业生产发展的最大产业,其主因是山东新大洋电动车有限公司大幅减产近80%所造成。
(三)大项目储备有待增加。1-5月份,全县新增入库项目1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个,拉动投资增长近10个百分点,大项目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军。我县计划投资5000万元项目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0个,但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仅5个。投资制度改革以来,项目入库控制趋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也为大项目入库增加了难度,所以储备大项目,有序推进,是增加投资的关键。
四、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业项目建设。抓项目建设,储备增长潜力。我县要抓住“三引一促”的有利时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推动重大项目进展,特别是要对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医药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要列出时间表,逐个落实,跟踪检查,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使其如期投产运行。抓企业技术改造促增长。全县要进一步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新扶持政策,强化政府资金导向,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引导企业把技改的重点转移到产品升级和产业延伸上来,提升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壮大中高端产业整体规模。做好升规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大对中信钙业、昊泉科技等拟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监测力度,尽快形成新增长点。
(二)多措施促进经济新增长。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在政策引导、资金倾斜、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政策措施的导向引领作用,继续巩固和扩大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促进经济加快发展。鼓励企业内部资金向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方面倾斜,鼓励企业加强创新、精致生产、精细管理、精准营销,通过做强内功增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大企业对全县经济的支撑作用,引导培育企业上规模,形成有带动辐射的龙头企业。积极储备投资项目,加强项目推进,提升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新形势下,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占主导地位将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储备“高”、“精”、“尖”大项目。对于传统产业项目,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拉伸产业链条,把产业做大、做强,加强项目推进,督促企业办理各项手续。
(三)坚持做强特色,培植发展新优势。深度挖掘旅游优势,我县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第三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竹泉村、常山庄村列入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要借此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综合型区域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工业污染等重点领域整治,全面持续用力,巩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限时打赢脱贫开发攻坚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深入实施扶贫攻坚三年计划,加大资金、政策、项目等投入力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谋划实施好重点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