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沂南县委、县政府及早谋划、积极行动,带领全县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加快调整,优化发展,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经济走势良好,增速保持总体平稳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提升。1-9月份,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1.28亿元,同比增长7.6%,增幅较去年底、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提高了2个、1.7个和1.3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81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03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44亿元,同比增长10.5%。
消费市场发展平稳。1-9月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2.6亿元,同比增长10.3%。按行业类别分,限上批发业实现2.61亿元,同比增长245.5%;限上零售业实现30.94亿元,同比下降2.9%;限上住宿业实现0.08亿元,同比增长21.9%;限上餐饮业实现1.54亿元,同比增长0.9%。
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提高。1-9月份,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5亿元,同比增长18%。总量、增幅均列全市15县区第5位。其中,税收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7.95%。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幅分别为33.38%、69.90%、46.46%和49.8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27.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支出增幅分别达18.71%、3.58%、39.53%和87.22%。
进出口保持增长。1-9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14.1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出口11.9亿元,同比增长13.9%;进口2.2亿元,同比下降16.4%。
(二)工业运行呈现积极变化,增幅继续扩大
工业生产增幅继续扩大。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9.31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较一季度、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分别提高了8.1个、2.76个、1.64个和0.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0.53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利税23.85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实现利润14.84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上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1-9月份,全县50家企业实现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6.1%,拉动全县产值增加6.2个百分点。其中壶井特钢实现产值32.42亿元,同比增长2.62倍,拉动全县产值增加6.02个百分点。龙头骨干企业对全县工业经济数据的支撑作用明显。
新增企业发展情况良好。1-9月份,全县新增入统的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0.05亿元,增长3.52倍,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山东巴士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沂南县惠和源饲料有限公司和山东正邦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新增企业产值最大的3家企业,前三季度分别实现2.37亿元、1.48亿元和1.28亿元。
冶金行业引领工业经济增长。1-9月份,7家冶金企业完成产值46.29亿元,同比增长62.5%,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5.42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增速全市靠前。1-9月份,全县工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居全市15县区第6位,同比增长21.1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34个百分点,居全市15县区第3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平稳,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商品房去库存效果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1亿元,同比增长13.7%,增幅较一季度、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分别提高了13.2个、10.2个、11.5个和4.1个百分点。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4个,同比下降18.75%,降幅较一季度、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分别收窄了20.59个、13.07个、6.91个和1.55个百分点。1-9月新增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3个,同比增长10%。
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收窄,销售持续扩大,商品房去库存效果显著。1-9月份,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同比下降65.3%,降幅较1-6月份、1-7月份、1-8月份收窄了0.07个、1.99个和1.1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7.1亿元,同比增长31.36%。商品房销售面积2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48%,增幅较一季度、1-6月份、1-7月份、1-8月份分别提高了42.75个、20.29个、9.73个和18.82个百分点。去库存效果显著。
(四)国地两税税收可观,贷款余额增长明显
国、地两税税收稳步增长。1-9月份,国税税收收入累计入库,7.6亿元,同比增长24.8%,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9和第5位。地税税收收入累计入库9.4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4和第11位。
贷款余额增长明显。9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276.9亿元,较年初增加31.2亿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27.4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治理导致停产、半停产企业较多
受市场需求疲软、矿山安全整治和大气污染治理等叠加因素影响,迫使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较大制约了工业生产发展。9月份,全县停产、半停产企业达到94家,比8月份减少25家,合计减少产值28.39亿元,拉低全县工业生产增速8.66个百分点。其中停产企业22家,减少企业产值10.86亿元,拉低全县工业生产增速3.31个百分点。
(二)市场需求不足,导致部分行业增长乏力
一是食品加工业生产增速依然乏力。食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屠宰以及饲料生产)是我县第一大支柱产业,前三季度,食品加工业产值下降2.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9个百分点,但生产发展态势依然乏力。二是机械行业持续低迷。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以砖机生产制造为主的机械行业有效需求不足,前三季度,机械行业产值下降5.6%,降幅与上半年持平,生产发展态势持续不振。三是鞋帽玩具产业增速疲软。受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和出口订单下滑的影响,前三季度,50家鞋帽玩具企业产值同比下降2.9%,降幅虽较上半年收窄2.5个百分点,但生产动力仍显疲软。
(三)四季度工业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拉低全县工业经济增速。今年以来,因山东新大洋集团总部外迁至浙江宁海,使得“知豆”电动汽车在我县大幅减产,造成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产值、利税大幅下降。前三季度,16家新能源电动车行业产值同比下降15.3%,拉低全县工业生产增速1.46个百分点。其中山东新大洋集团完成产值9.77亿元,下降36.7%。根据目前山东新大洋集团发展趋势,预计该集团全年有望完成产值12亿元,比去年减少17亿元。山东巴士新能源电动车业去年末加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全年完成产值3-4亿元,仍然弥补不了新大洋集团减产造成的缺口,由此将会导致全县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产值减少13亿元以上。二是部分企业关停后,工业增长后劲明显不足。从10月份开始,我县因大气污染环境治理将部分企业关停,特别是壶井特钢等5家重点骨干企业的限、停产,预期第四季度全县工业产值将减少12亿元以上。以上山东新大洋集团和壶井特钢是我县产值最大的2家企业,因企业减、停产将使我县工业产值减少25亿元以上,严重影响全县工业生产增速。
三、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部门联动机制建设,做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加强经信、发改、统计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同时做好与各乡镇、街道统计部门等单位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调度监控、预测预警工作机制,创新工业运行监测、分析制度,紧盯企业运行动向和市场变化,及时跟踪把握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生产经营和去产能情况,提高分析判断的前瞻性和准确性,及时反映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困难与问题,适时提出建议、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工业向好快发展。
(二)狠抓工业,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营造工业经济增长良好环境。一是尽快消除关停治理影响,尽快恢复生产。严格按照环境治理要求,该关停的一律关停,限期治理的一律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明确治理达标期限,加快企业整改步伐,使停工生产企业尽快恢复生产。二是落后产能的企业能转产的尽快转产。不能转产的积极协调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配备环保设施,在治理期限内全部达标,恢复生产。三是做好企业新增入库和“僵尸企业” 摸排剔除工作。切实引导新建投产企业入库,着力抓好规下升规上企业的摸底和培育工作,实施对新纳入企业的财政奖励与扶持优惠政策,增大工业企业调研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尽快新增入库,对市场前景差、耗能大、污染重、效益低的应淘汰类企业依法实施退出市场。四是充分发挥扶持精度和力度。进一步落实促进工业发展的新扶持政策,整合完善原有扶持政策,强化政府资金导向,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中高端产业整体规模,突出培育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发展。
(三)积极寻找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一是突出创新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实际情况为基础,选准主攻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升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农副产品加工要强化拓展深加工和休闲娱乐食品方向的力度;纺织服装要开创自己的品牌;矿业要下大力气整合洗牌,推进可持续发展;冶金建材要提高产品档次,提升附加值,努力掌握产品的定价权;化工按计划推进转型治理,实施绿色发展,使这些传统产业继续焕发强大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二是继续加大“三引一促”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储备“高”、“精”、“尖”大项目。对于传统产业项目,积极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拉伸产业链条,把产业做大、做强,加强项目推进,督促企业办理各项手续。财政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购置先进设备、建设研发平台等,引导企业抓好投入、平台、人才等关键环节,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继续坚持做强特色,新形势下找寻新突破。深度挖掘旅游优势,我县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第三批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县”,竹泉村、常山庄村列入首批“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要借此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力度,加快形成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综合型区域红色文化产业体系。巩固拓展生态环境优势,以建设“宜业宜居宜游”新沂南为目标,突出工业污染等重点领域整治,全面持续用力,巩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果,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精准扶贫再接再厉。我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后会继续加大资金、政策、项目等投入力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谋划实施好重点民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