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工业生产开局向好,各行各业实现增长
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09亿元,同比增长22.99%,生产发展势头较好。一是17个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全县3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涉及17个行业,1-2月份,全部行业实现正增长,黄金、医药行业增速最快,分别为527.25%和135.52%。二是冶金行业仍是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1-2月份,全县8家冶金企业实现产值17.03亿元,同比增长26.57%,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5.36个百分点,成为全县工业生产的最大动力。三是新增企业对全县工业生产拉动作用显著。2016年年底,我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1-2月份,28家新增企业实现产值 4.27亿元,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5.41个百分点。四是工业用电量平稳增长。1-2月份,全县工业用电量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4%。
1-2月份,我县275家“432”产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61.75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增长21.28%、传统产业产值增长21.42%、新兴产业产值增长85.48%,产业发展呈现全面增长的发展态势。一是工业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工业主导产业包括食品加工、鞋帽玩具和新能源电动车三产业。1-2月份,154家主导产业企业实现产值38.97亿元,同比增长21.28%。其中,食品加工产业拉动作用显著,食品加工产业是沂南县第一大产业,包括食品加工、畜禽加工以及饲料生产,其中畜禽加工业占主体。1-2月份,全县17家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51.4%,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1.37个百分点; 47家畜禽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9.54亿元,同比增长11.26%,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2.96个百分点;22家饲料企业实现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45.03%,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2.65个百分点。鞋帽玩具产业实现小幅增长,鞋帽玩具产业包括鞋帽、玩具工艺品、纺织和服装四部分,以鞋帽、玩具工艺品为主。1-2月份,51家鞋帽玩具企业完成产值6.21亿元,同比增长10.88%。新能源电动车产业生产转好,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包括电动车及配件生产。1-2月份,17家新能源电动车产业完成产值4.81亿元,同比增长48.1%,拉动全县经济增长2.34个百分点。二是传统产业发展情况:我县传统产业包括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优质建材。1-2月份,我县110家传统产业企业实现产值20.79亿元,增长21.42%。其中,机械制造产业实现增长,1-2月份,39家机械制造业完成产值6.40亿元,同比增长3.13%。精细化工产业拉动力大,精细化工产业包括轮胎制造和化工生产。1-2月份,我县10家精细化工产业企业实现产值6.42亿元,同比增长55.79%,拉动全县工业生产增长3.44个百分点。优质建材产业较快增长,我县优质建材包括建筑材料和石英砂的生产。1-2月份,22家优质建材企业实现产值2.36亿元,同比增长20.84%。1-2月份,39家石英砂企业完成5.60亿元,同比增长15.84%。三是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我县新兴产业包括新材料和医药加工,新兴产业占全县总产值的比重较小,仅为2.43%。1-2月份,11家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85.48%。医药产业增长迅猛,1-2月份,我县4家医药产业企业完成产值1.18亿元,同比增长135.52%。电子产业发展较快,1-2月份,我县7家精细化工产业企业实现产值0.81亿元,同比增长41.73%。
(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1-2月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5个,同比增长32.35%,亿元以上新开工投资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同比增长37.84%。
1-2月,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88万元,同比下降57.09%,比2016年1-12月份降幅收窄1.67个百分点。因部分房地产项目未及时纳入,截止2月底,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50%。商品房销售额6473万元,同比下降45.29%。待售面积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8%。
(三)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消费增长
1-2月份,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同比增长28.11%;营业利润稳步增长,实现营业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0.7%;应付职工薪酬0.23亿元,同比增长9.5%;平均人数增长8.85%,呈现从业人数与薪酬水平双增态势。
1-2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7.5亿元,同比增长10.1%。2016年沂南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第三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在创建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我县旅游景区资金投入和环境改善,良好的旅游环境吸引了更多游客,旅游业发展迅速。
(四)财政收入、进出口、国地两税税收、存贷款余额均有较好增速
1-2月份,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0.3%。总量、增幅分别列全市15县区第7位和第9位。其中,税收收入2.1亿元,同比下降3.65%。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同比增长16.00%和152.51%,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106.83%和0.69%。地方财政支出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26.67%。其中,教育支出、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增幅分别达7.39%、29.73%和1806.13%。
1-2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3.5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出口3.0亿元,同比增长28.6%;进口0.4亿元,同比增长11.3%。
1-2月份,国税税收收入累计入库1.7亿元,同比增长14.4%,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11和第13位。地税税收收入累计入库1.6亿元,同比增长2.5%,总量和增幅分别列全市第5和第13位。
2月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07.7亿元,较年初增加18.9亿元;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4.1亿元,比年初增加8.3亿元。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入,金融对县域经济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政策的落实,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工业企业显现积极变化,但在工业企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受产业政策影响,限停产企业对生产影响力度加大。受国家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地槽钢等因素叠加影响,沂南金冠不锈钢有限公司的生产线已关停,山东裕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受大气污染治理未达标等因素影响,目前尚未复工生产。受此影响预计全年减少10亿元以上产值,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新兴产业规模小、占比低。1-2月份,全县新兴产业企业共11家,实现产值仅1.99亿元,仅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2.4%,同比增长85.4%。其中,电子企业7家,完成产值0.81亿元,增长41.7%,而生物制品企业4家,完成产值1.18亿元,增长1.35倍。我县新兴产业企业少、规模小、占比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产业链低端,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涉及较少,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1-2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量达到35.59万吨标准煤,增长53.6%,其中临沂三德特钢有限公司能源消耗总量达到29.61万吨标准煤,增长2.01倍,占全县工业能源总消费量的83.2%,但产值却仅占全县工业产值的17.3%,拉动全县能耗增长64.36个百分点。高耗能企业的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不利于我县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二)部分投资项目手续不全
部分投资项目手续不全,影响统计数据上报。投资制度改革以来,项目入库控制趋紧,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也为大项目入库增加了难度,目前投资项目统计要求手续完备才能纳入统计网上直报,有些项目已开工,但手续不完备,影响了统计数据的上报。
(三)房地产项目审批环节繁琐
项目审批环节繁琐,房地产项目入库较慢。在企业报批审核过程中,既有企业报审所需的相关材料不全原因,也存在审核机关审批繁琐的问题,造成房地产项目已开工,但由于入库材料不全无法及时纳入统计名录库,相关数据无法纳入统计,影响了全县房地产行业发展成果的充分反映。
三、近期工作建议
(一)加快转型升级,消除关停治理、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积极为经济发展创造发展空间,一是严格按照环境治理要求,该关停的一律关停,限期治理的一律下达限期治理通知书,明确治理达标期限。二是落后产能的企业能转产的尽快转产,不能转产的积极协调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配备环保设施,在治理期限内全部达标,恢复生产。三是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整合完善原有扶持政策,从事后追认向事中参与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二)努力招大引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强力推进大项目招引,围绕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通过产业招商、资源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大力引进科技型、支持型、财源型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强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加大工作力度,严格落实项目领导包扶、现场办公等制度,确保签约项目抓落地、落地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
(三)努力培植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点
积极发展电动车制造、汽车配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先进生产力。本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的新体系,坚持不懈抓下去。
(四)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尽快申请入库
加快项目手续的办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尽快纳入统计报表。建议各相关部门简化手续,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促使项目尽快落地,有序推进,完善手续使项目尽快申请入库,更好的体现沂南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