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汪镇将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拐头前村沙岭葡萄家庭农场,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下,依靠规模化葡萄种植,向贫瘠的沙土地要产出,趟出了一条葡萄藤下的致富路。
走进蒲汪镇沙岭葡萄家庭农场,见到农场负责人孟令波时,他正在给葡萄树修枝打叉,去除多余的枝叶,让葡萄通风透光,增加糖度和色泽。孟令波告诉我们,他种植的葡萄有早、中、晚熟四个品种,从每年的7月中旬一直可以采摘到11月底。
沙岭葡萄家庭农场负责人孟令波说:“我们的葡萄口感好,甜度高,吃起来有股浓浓的玫瑰香味,这些年来很受顾客欢迎,回头客特别多,基本上不愁卖。”孟令波的底气来源于对葡萄品质的严格把控,有着多年葡萄种植经验的孟令波经过多年的实践,早已探索出自己独到的种植管理技巧。
“我们沙岭家庭农场采用‘以草养园’的种植模式,好处是,维持我们一个生态平衡,我们不去打农药,再一个,我们种了一些能做绿肥的的草,能降低的棚内的温度,每年能做很好的有机肥,同时我们用人工梳果的方式,严格控制产量,每亩控制在4000斤以内,这样它就能自然成熟,口感很好。”沙岭葡萄家庭农场负责人孟令波说道。

经过多年的口碑积累,沙岭葡萄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品牌效应,葡萄销售也有了稳定的市场,如今孟令波的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120亩,并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获得了省级生态农场称号。
孟令波依靠葡萄种植实现了自己甜蜜事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慢慢的反馈当地,为附近村民们提供就业机会,带动村民增收,实现共同致富。蒲汪镇马家拐头村村民李永花说:“俺家就是这附近的,在这干活,工资是一天120,在这也不累,疏疏果,拿拿叉,采采上边的干叶子,家里也能照顾了。”
近年来,蒲汪镇立足自身地域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按照“抱团发展合伙共富”的主线,通过党支部负责组织发动,合作社负责筹资筹劳,农场主负责技术管理的“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了共同富裕。
蒲汪镇副镇长李浩称:“目前,蒲汪镇共有党支部领创办合作社27家,发展社员700余人,村集体平均增收4.1万元,社员年均增收1.2万元,下一步,我们蒲汪镇将继续推进雁阵型村居抱团发展,继续探索,联合种活大田地,合作盘活宅基地等多种发展路径,实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