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镇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上下联动、因村施策,取得了较好成效。2019年,全镇36个村党支部,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的31个村,超过10万元的17个村,有效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效。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坚持“一业主导、多业融合”的发展理念,结合镇域农业发展特点,立足黄瓜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以育苗、种植、农资、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围绕食品加工小镇建设,积极引进食品深加工企业,拉深产业链和价值链,借助“富民生产贷”、“央行资金产业扶贫”等金融产品,将企业与贫困户进行结对,探索“企业+村庄+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已有12家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富民生产贷”“央行资金生产贷”申请贷款1.018亿元,帮助50个自然村1856名贫困群众,累计发放岗位补助423.78万元,贫困户帮扶实现全覆盖。今年将继续通过承包、租赁、委托经营、资金托管等扶贫资产经营方式,让懂技术、会管理、能致富的经营主体经营扶贫资产,保障扶贫资金项目安全。扎实做好产业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四权分置”,明晰确定所有权,放开搞活经营权,保障经营主体和贫困户收益权,落实项目资产监管权,不断放大产业扶贫项目效应。
抓好项目运行管护。自2016年以来,借助中央财政扶持、产业扶贫资金政策,整合各类资金1460余万元,投入六个产业项目,辐射带动全镇57个自然村,受益贫困户达1100余户。一方面用好中央扶持资金政策。围绕做大做强沂南黄瓜产业种植片区,整合15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规范提升房庄子蔬菜交易中心,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实现蔬菜交易营业额3亿元,带动种植农户近万户,户均收入5万余元。同时,在蔬菜交易中心设置扶贫公益岗,贫困户及其近亲属就近到市场打零工,年可实现务工收入2万余元。另一方面做实产业扶贫政策。立足农业大镇,将村集体增收、精准扶贫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将产业扶贫资金引入家庭农场、工厂化育苗等项目,助推特色农业发展,管护好光伏电站,实现村级和贫困户稳定收益。整合385万元资金建设提升喜田家庭农场、临沂润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东绿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现收益53.05万元,累计受益贫困户770户,带动周边500余户农户发家致富。今年3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聚焦脱贫攻坚,报道了辛集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做法。下一步重点在运营管护、推动项目长效有序运转上下功夫,确保各类项目资金保值增值,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长效分红收益;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制定发展规划,规范产业项目运行,确保产业项目健康有序发展;大力发展园区农业,加快基础设施配套,推动黄瓜产业片区发展,不断提升黄瓜品牌影响力。
管好盘活集体“三资”。全面托底清“三资”。辛集镇将“三资”清理作为乡村振兴之基、村级增收之源,通过抓关键少数、抓公开公示、抓村民自治,切实把事关农村全局的大事、难事清理巩固到位。自2019年村级“三资”清理工作开展以来,全镇共清理集体资产、资源9300余处,理顺承包合同3463份,核销债务48万元,清收欠款资金1532万元,建立了镇村资产资源、村集体经济合同、村级年度经济收入三个台账,切实拖清全镇家底。多措并举管“三资”。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和土地等资源的监管,制定合同文本样本,指导承包期限和承包价格,着力解决承包期过长、价格显失公允以及处置不透明等问题。其中房庄子村清收欠款490余万元,化解了村级资产和承包合同长期不清的问题。多方受益用“三资”。坚持因村制宜,创新发展模式,盘活集体土地、汪塘等资源,以集体资源入股方式,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经营模式,带动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推动村集体持续增收。目前在房庄子村、城子庄村、世和村试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面实施党支部引领、群众自发组织、社员抱团经营发展模式。今年围绕村级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找准发展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积极培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年内组建13家示范标准社,扩大村级产业规模,在吸引贫困户入社基础上,提供适合贫困户就近就业的公益岗位,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
辛集镇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兄弟乡镇先进经验,持续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求突破,在建立长效增收机制上做文章,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