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指的是资产资源资金,农村“三资”清理本质上是为了村集体增收,清算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底子。底数不清、产权不明、财务不公开、资产资源乱发包、老百姓怨气重是“三资”未清理前一些村曾存在的实际问题,这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村内矛盾多上访多,各项工作难以推进,影响基层党组织威信。而农村“三资”清理正是实现村级增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法宝。
推进“三资”清理工作,以党员干部带头清为突破点。清理工作初期,应当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可以采取签订《党员干部三资清理承诺书》等方式,从党员干部“自身清”“身边清”,树立清产清资模范,由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将“三资清理”的观念深入到村里每一个老百姓心中。
推进“三资”清理工作,以理顺合同为着力点。村集体原来签订的合同大多存在着签订期限过长,发包金额过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到村集体增收,同时合同约定价格过低,显失公平。通过“三资清理”,村集体可以对发包价格远低于市场价格和合同约定发包期限过长的合同进行理顺,同承包方进行商议,提高发包价格,缩短发包期限。合同理顺之后,不仅可以维护村集体经济利益,还能有效化解村内矛盾,体现村集体公平正义。
推进“三资”清理工作,以全面公示公开为落脚点。“三资”清理工作的开展,本质上是为村集体增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全程在阳光下进行,才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为加强监督,在各村建立固定公示栏,将村集体的“三资”情况全面公开,必要时可印发到户,确保每一个村民都知情识情。村内合同理顺和重新发包等都需要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让老百姓参与进来,树立村委组织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