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县城乡规划中心主任薛允刚同志做客《政务访谈》。薛主任,欢迎您!
薛允刚: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高兴通过《政务访谈》栏目与大家交流。在这里,也感谢社会各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县政府网站:薛主任,今年,我县推进城乡融合展,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吗?
薛允刚:好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城乡关系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从统筹发展、一体化发展正式进入到融合发展新阶段。
2022年2月,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明确“沂南县要加强与中心城区对接,建设工农联动、城乡融合试验区”。据此沂南县委、县政府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工作目标,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沂南县城乡融合发展规划(2022-2035)》,理清了“做精城市、做亮周边、做优乡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工作理念,为我县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做好规划技术支撑,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落地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沂南具有优越的基础条件:
一是沂南县生态本底优渥。山水生态环境优美,拥有3处自然保护区、4处自然公园,沂河、汶河、蒙河三大水系及支流纵横全域,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市前列,为城乡融合发展筑牢绿色本底。
二是沂南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26元,城乡收入比2.43,略低于全国城乡收入比2.50。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等18项国家级荣誉、30项省级荣誉。
三是沂南县乡村振兴蓄能起势。竹泉村、常山村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朱家林为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先后创建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省级旅游强镇(乡)5处,省级特色旅游村6个,省级传统村落6处,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97家。
四是文旅康养产业优势不断加强。松山康养、央伦骑士、高湖垂钓等项目加速建设,新创建4A级景区1家、3A级5家,助力沂南乡村旅游、文旅康养有更好的发展、更广阔的前景。
五是城乡设施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近年来,乡村教育、医疗、养老、文体等设施建设及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对外通道、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城乡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村安全饮水条件显著提升。
六是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7,高于山东省和临沂市水平,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水平不均衡;农村吸引城市资本、人才、金融、技术等存在较大困难。
七是产业转型及科创动力不足,亟待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全县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万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0.23个/万人,远低于山东省水平(13.51个/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配套滞后问题较为明显。
八是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不通畅,制度障碍破除阻力较大。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仍不健全,展政策不够系统集成,双向流动通道还未完全打通,政策制度创新与推进实效存在差距,农村资源缺乏价值实现机制,优质的生态环境和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尚未建立,资源优化配置效率难以提高。
九是农村人口外流与老龄化问题凸显,发展动力不足。根据七普数据,沂南县老龄化率23.48%,而农村老龄化率略高于城镇,老龄化问题已成为目前村庄最大的社会问题,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会造成不利影响,制约全县乡村振兴发展,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外流带来的乡村衰落问题凸显。
沂南县以系统集成改革为抓手,建立“1个总规引领、6大融合创新、30项措施推进”的1630工作体系,明确“做精城市、做亮周边、做优乡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的五大工作目标,落实“制定一个专项规划、明确一名牵头领导、成立一个推进专班、下沉一个国有公司平台、谋划一批重点项目、落实一批保障政策”的“六个一”推进机制,做实3大集中推进示范区、5条重点产业链、10个乡村振兴片区的“3510”重点工作,有序、高效、规范推动片区建设,形成“片区示范、环线串联、节点点缀、全域融合”的城乡融合大格局。
县政府网站:薛主任,刚才你提到了“做精城市、做亮周边、做优乡镇、做美乡村、做强产业”的五大工作目标,你能给介绍一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吗?
薛允刚:
一是做精城市,是通过城市更新是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片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城市居民的需求,回应区域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2020年,我国首次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写入五年规划,城市更新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2016年,沂南县抓住棚改工作尾巴,全面启动县城棚改,至2022年5月基本实现棚改清零。但随着城市发展,县城中仍有大量片区存在“老旧建筑安全隐患、人居环境质量不高、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等问题,制约了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提升。对此,计划在3至5年时间,重点实施六大城市片区更新,改善人居环境。
通过“片区+地块”模式,实施“白果树片区”“大丰商城片区”“苎麻厂片区”“老党校片区”“城南片区”“西部片区”等六大城市片区更新,涉及教育局、粮食局、水利局、老电影院、文化馆等17个地块,总占地面积约330公顷,更新地块用地规模146公顷。同步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对片区内资源统筹谋划使用,配套建设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同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改造。
城市更新不再是简单的旧城旧村改造,更强调城市功能、产业结构、人居环境的有机更新,从而提升城市的品质与吸引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以上“六大片区”更新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服务功能,提升县城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给群众更高的幸福感、获得感。
二是做亮周边,依托卧龙源片区、黄金古镇片区、松山温泉片区、双峪养心谷片区等县城周边重点片区打造,拓展县城发展空间,提升县城承载力,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卧龙源片区:以汶河为轴线,东岸两汉三国风,打造沂南版的清明上河图,西岸推动文旅康养、山水生态融合发展,打造沂蒙山居图。激活小流域,打造沂蒙小江南的乡村风景;盘活小乡村,打造乡村休闲度假集聚区;优活新产业,打造城市休闲家园、家庭菜园、康养药园和度假乐园。东岸以北寨、南寨为主要依托,活化汉文化,再造两汉三国风;西岸以沂蒙乡村风貌、乡村生产生活重构具有浓郁沂蒙风情的休闲体验新空间,展现沂蒙家乡情。结合汉墓遗址公园打造,推动汉墓博物馆与沂南县博物馆合建。辉峨村以为汉风、诸葛文化为发展方向,打造卧龙诸葛小镇;朱家岭以乡村度假休闲为发展方向,打造龙泉谷隐小镇;远里村以“康养+文化”为发展方向,玉龙半岛小镇。
黄金古镇片区:利用废弃金矿发展黄金工业博览和地心公园,依托泉水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养生旅游,提升城镇承载能力,吸纳人口安居就业。整合金波、玉液、大河等泉水资源、盘活黄金集团矿区资源,开发黄金古镇项目,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松山温泉片区:位于松山周边,拥有优越的氡温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以温泉养生和休闲度假为核心特色的小镇。充分发掘自然生态特色及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一廊、一心、两带、三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国内一流的复合型康养度假特色小镇。
三是做优城镇,优化全域城镇空间格局,形成“一主两副、三轴三片多点”的城镇开发格局,一主为沂南县中心城,两副分别为大庄镇、青驼镇两个国家重点镇形成县域副中心,三轴指沿规划西环快速路的南北向综合发展轴、沿省道229的东西向城镇发展轴、沿省道313的东西向发展轴,三片是中部城镇产业发展区、西部旅游休闲度假区、东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多点是以铜井镇、张庄镇、岸堤镇、辛集镇为主的其余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
培育重点镇集聚提升,将大庄、青驼培育发展成为重点示范乡镇,明确定位,完善功能,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集聚产业、人口,打造实力乡镇。
大庄镇:沂南县次中心,以机械制造为主的滨水生态城镇。规划远期2035年,镇域人口15万人,城镇人口13万人。突出工业强镇,释放园区新动能。充分发挥大庄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双创产业园的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积极承载区域产业转移。
青驼镇:沂南县次中心,红色圣地、商贸重镇、生态宜居城镇。规划2030年,镇域人口10.0万人,城镇人口6.8万人。加快提升建设斗沟工业园,瞄准新型装配式建筑和新型装饰材料产业,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以徐公店和芦山溪头为中心,打造文化核心区。以化氏渔业产业示范园为龙头,打造现代渔业产业示范区。
四是做美乡村:按照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在综合分析评价村庄现状及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诉求和村民意愿,将沂南县城镇开发边界外的738个经济独立核算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和暂不分类村庄。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354个、特色保护类村庄60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2个、搬迁撤并类村庄204个、暂不分类村庄98个。城镇开发边界内的203个村庄,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统筹布局。
根据省自然资源厅要求,结合村庄发展实际,按半径2公里左右、人口规模3000—8000人的规模要求,综合确定57个乡村社区生活圈,每个社区生活圈设置一个社区中心(中心村)。
实施“十百全”村级提升工程。五年内新打造10个样板片区、100个示范村居,全要素振兴乡村。制定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按照生活区、生产区、生态区、文旅融合区“四区同建”原则统筹村庄更新,五年内完成100个村居更新任务。
积极探索构建创新治理模式、创新文化交融、创新邻里交往、创新医疗健康、创新生态保护、创新建筑构造、创新交通等多方面的新型宜居宜业宜游的未来乡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五是做强产业:构筑“一区多园,一轴一环两板块”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区是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县域产业集中发展区。多园是县域多个产业园区。包括辛集食品产业园、双创科技园、新材料产业园、医药产业园、知微产业园、专用车产业园、宠物用品产业园等园区,以及依托青驼镇工业发展优势重点打造青驼工业园。一轴是沿省道229串联中心城、青驼、张庄、蒲汪的产业发展轴。一环是串联竹泉村、红石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孟良崮森林公园、蒙山彩蒙景区等形成的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环。两板块是生态旅游休闲板块和现代农业发展板块。
县政府网站:薛主任,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将实现什么样的愿景呢?
薛允刚:主要是打造两区,一是依托自身发展优势,遵循城乡发展规律,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工农互助、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空间聚合、产业联合、要素整合,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和县域崛起新局面,打造临沂市城乡融合先行示范区。二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推进各类设施向农村延伸,构建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打造沂蒙特色乡村振兴标杆样板区。
我县在界湖公园打造了一处城乡融合发展展馆,目前正在建设中,里面介绍的更详细具体,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有时间可以到展馆看看。
县政府网站:好的,感谢薛主任为我们讲解城乡融合发展工作。
薛允刚:谢谢大家。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城乡规划中心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沂南城乡规划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广大网友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祝福!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