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耕地保护工作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最为关心、强调最多的工作之一。您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我县在耕地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吗?
李波:耕地保护是“国之大者”,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近年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的指示,不断压实乡镇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改变耕地用途的行为,结合全市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动态巡查、卫片监测、无人机飞巡等方式,下大力气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一是耕地保护走深走实。①推深做实田长制,做好耕地保护“大文章”。②持续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工作。③全县耕地总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
二是卫片执法常抓不懈。将实事求是作为卫片执法工作的原则和底线,实地踏勘精准核查,对上级提取的卫片图斑逐一开展实地核查,实行集体会商,分门别类,明确整改措施和相关要求,列出“整改清单”,做到“一图斑一方案”。同时,在实地核查过程中,对“非农化”“非粮化”行为进行深入宣传,切实防患未然,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会同各镇街、基层自然资源所实地开展踏勘、走访、核查、取证,及时掌握图斑所示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形成时间、问题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为后续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实行靶向整改。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每年的6月1日至10月31日是我县的防汛期,在防汛期到来时,请问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波:今年5月份以来,我局组织专家对全县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了汛前排查工作。主要涉及铜井镇、依汶镇、马牧池乡、岸堤镇、孙祖镇、双堠镇、青驼镇、蒲汪镇、界湖街道等9个镇街。经排查,目前各隐患点均较为稳定,已经重新设置危险提醒标志牌,各隐患点所在自然资源所均已向隐患区群众发放“双卡”,及时更新了隐患点责任人,明确了群测群防员。结合排查工作,邀请专家对全县隐患点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开展了“一对一”“面对面”的地质灾害防灾业务培训,提高了隐患点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的思想认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同时,我局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各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必须值班在岗;二是保持电话信息畅通,加强与防汛指挥部沟通衔接,做到及时预警、及时研判处置;三是密切关注强对流天气,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是加强与乡镇沟通对接,强化督导检查,密切关注各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
汛期期间,我局由应急管理科牵头,统筹做好值班值守工作,同时与各自然资源所,协同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工作,确保早发现,早处置,安全度汛。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请您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县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好吗?
李波:好的。我县境内地质环境复杂,地质地貌存在较大差异,东部为丘陵、中部为平原、西部为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我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总面积2.63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5.17%。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总面积2.8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6.3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1.82万公顷,占全县面积10.50%。地质灾害不易发区总面积9.9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7.42%。根据易发区划定,全县目前12个乡镇、街道存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11个乡镇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2.32万公顷,次重点防治区总面积3.04万公顷,一般防治区面积1.18万公顷。
崩塌预测主要发生在我县西北部的中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界湖街道、铜井镇西部,依汶镇、马牧池乡、岸堤镇、双堠镇、青驼镇、孙祖镇、张庄镇等崩塌易发区内。
岩溶塌陷预测主要发生在双堠南北龙口-孙祖三村纸坊村-铜井新王沟-界湖张家营一线的隐伏岩溶发育区,随着雨季的到来,地下水水位波动加剧,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增大。
采空塌陷预测主要发生在地下矿山采空区影响范围内,包括铜井镇、界湖街道的金矿采矿区(铜井镇东南村、小安村、叶落沟村、界湖街道石桥村、金场村)和蒲汪镇大于家庄村等。
滑坡预测主要发生在铜井镇、双堠镇、孙祖镇等坡度陡峭汇水面大的中低山丘陵区以及铁路、公路、水渠和其他工程建设中未得到有效治理的切坡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村民自主切坡建房区域应予以重点关注。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近几年沂南县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工作开展情况好吗?
李波:好的。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完善地质灾害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防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会商研判机制、防汛防台应急机制、监测预警“即叫即应”机制,确保地质灾害工作有序处置、高效应对:更新完善了地质灾害值班、地质灾害三级巡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速报等工作制度。
二是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性工作。“十四五”期间我局每年及时修编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制作发放地质灾害隐患点“一点一策”防治手册,更新安装42处隐患点告示牌。
三是加强第三方技术支撑。成立沂南县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依靠技术单位队员(七院)“驻县进乡入村”,形成常态化进驻巡查模式,有效加强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控的技术支撑。
四是加密开展巡查工作。扎实推进“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应急调查、汛后复查”四查工作。会同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第七大队开展“驻县进乡入村”行动,对县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防范区开展日常巡查排查、调查复查工作,三年来共开展检查巡查排查378人次。
五是常态开展专业监测。构建“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去年建成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1个,安装各类地质灾害监测仪器22套,逐步由人防向群技结合的智防方式转变,把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纳入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全面落实并及时更新防灾责任人和群测群防员,配备必要的巡查监测物资,做到预警更加及时、覆盖范围更广。
六是开展科普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每年利用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土地日等契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切实增强全民预防地质灾害的意识。2021至2024年共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16次,发放巡查资料6.7万余份,在全县营造了防灾减灾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政府网站:好的,非常感谢李局长接受我们的采访,祝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李波:谢谢主持人,也再次感谢社会各界对我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的关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