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道宽访谈:教育扶贫工作
发布时间:2019-11-07    来源:沂南县教体局   点击数:

县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道宽同志,与大家就教育扶贫问题进行交流。李局长,您好!

李道宽: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沟通交流教育扶贫方面的问题。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是加强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教育部门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推动者和参与者,请李道宽给我们介绍一下县教体局都作了哪些工作?

李道宽:好的。县教体局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把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摆在重要突出位置,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真贫、真扶贫”的工作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力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着力“义务教育有保障”政策精准落地,重点推进实施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建档立卡学生资助、贫困村学校和幼儿园建设、职业教育技能扶贫、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贫困村教师队伍提质、特殊群体儿童关爱、教育信息化提升”八大扶贫行动,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困失学辍学,培养好每一名孩子、办好每一处学校、温暖每一户贫困家庭。

县政府网站:义务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极个别儿童少年可能存在面临失学辍学的情况。请问,李道宽,在解决学生失学辍学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李道宽:防控学生失学辍学,保障每一个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特别是针对残疾学生、特困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加大关爱服务保障力度,严格落实控辍保学措施,让他们有学上、上好学。具体工作中:

一是建立了控辍保学目标责任制。县教体局与各学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压实工作责任,照单尽责、照单履责、照单追责。

二是建立了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实行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与建档立卡家庭信息系统常态性比对,每学年至少在秋季、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开展一次数据对接。系统核查比对后,通过电话联系、入户走访等形式对疑似失学辍学儿童逐一排查落实,及时掌握未入学适龄儿童和辍学学生详细信息和具体原因,摸清底数、分类登记,建立失学辍学追踪档案,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同时,会同县扶贫、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非真实性失学数据核查,更新完善基础数据库,对不符合标准的重复、错误、变更数据及时处理。

三是坚持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对摸排出的疑似失学辍学的学生,分类登记管理,分类制定措施。对于适合就读的孩子,安排学位和帮扶教师督促入学。综合考虑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和家长的教育意愿,对适合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安排随班就读;对适合在县特校就读的,安排去特校就读;对确因身体等原因无法入学的,组织县特校教师开展送教上门。同时对残疾学生、特困家庭学生和留守儿童进行资助和爱心帮扶,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目前全县残疾在读学生551名,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25名,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学生有316名,实行送教上门的残疾学生有110名,全县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无一人失学辍学,小学初中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全部达到100%。

县政府网站:特困家庭因为经济来源少,家庭收入低,生活负担重,很容易造成适龄学生辍学失学。对于这部分学生,县教体局有没有具体的举措,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完成学业?

李道宽:在这方面,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资助和救助,保障他们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对于残疾学生和特困家庭学生,我们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对在县特校就读的残疾学生,实行从学前教育到职业教育15年为一体的免费教育。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到大学实行全程资助,通过摸底调查、信息核查、公开公示等措施,确保资助政策精准落实落地。

一是健全学生资助标准化管理体系。根据县扶贫办托底清零后确定的2.1万户3.5万人名单,对全县建档立卡学生进行核查,对脱贫仍享受政策的名单进行统计,并对建档立卡学生信息系统进行核查、维护、更新,确保建档立卡学生的信息数据准确。

二是精准落实资助政策。我县目前建档立卡学生共有2643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实行资助全覆盖,并按最高档发放各类资助金,做到应助尽助、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在园幼儿,免除保教费,并按照每生每年1400元的标准发放政府助学金。对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杂费、课本费,发放寄宿生生活补助,小学每生每年分别是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分别是1250元。对非寄宿制建档立卡学生,用“爱心一日捐”资金实行专项救助,每生每年200元。对建档立卡高中学生,免除1600元的学杂费,并按照每生每学年2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建档立卡中职学生,免除学费,并按照每生每学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对在省部属及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大学生,据实发放免学费补助金,并优先办理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本专科每学年最高8000元,研究生每学年最高12000元。2019年上半年,发放助学金127.93万元,免除保教费、学杂费37.49万元,发放免学费补助金23.54万元,做到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一个不漏,应发尽发。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贫困村,特别是扶贫工作重点村,由于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差,学生往往面临着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县教体局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学生的教育权利?

李道宽:近年来,县教体局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大力改善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为学生有学上、上好学提供保障。

一是加强贫困村中小学校建设。不断改善贫困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特别是加强贫困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规划投资1.1亿元,实施10个重点扶贫乡镇90处学校的“全面改薄”建设任务。2016年脱贫攻坚以来,共规划贫困村校舍项目106个、运动场地18个、配套项目56个。目前投入使用项目177个,3个项目正在进行内外装饰,近期将全部投入使用。全县农村学校,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和楼板楼,全部实现了热水、热饭、取暖,并全部按省定标准配齐配全了内部设施,图书报刊、体育器材、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农村学校面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办学条件不均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校舍成为乡村最好的建筑、校园成为农村最美的地方。

二是加强贫困村幼儿园建设。按照“覆盖人口3000人、服务半径1.5公里”的原则,将省市扶贫重点村中确需建设的幼儿园,全部纳入学前教育布局规划,优先保障建设。2016年以来,新建、改扩建贫困村标准化幼儿园21处,其中,2019年规划建设4处,已全部投入使用,做到贫困村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实现了贫困村学龄儿童就近入园、入优质园的目标。

三是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整合现有的留守儿童爱心家园、七彩小屋、四点半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指导农村小学和教学点专门建设或结合现有功能室设立留守儿童关爱室,配备图书和阅览设施、联网电脑、亲情电话等设施器材,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视频对话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目前已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70处,建筑面积4819平方米,提前完成留守儿童关爱室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阅读、亲情联络、艺体活动、心理疏导等提供场所和条件,满足留守儿童学习、活动的需要。

同时,为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远、接送难问题,我县还大力实施了校车运营管理改革,通过整修道路,铺设桥梁,调整线路,打通贫困村校车运行“最后一公里”。经过努力,全县有通校车需求的119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校车通行,学生上下学实现了用规范化校车统一接送,并实行优惠政策,低保、建档立卡、残疾等学生免费乘坐校车,彻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乘坐校车的后顾之忧。

县政府网站:李局长,贫困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社会关注的话题,就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李道宽:好的。提高贫困村教育教学质量,让乡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群众,是我们教育部门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县教体局在不断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下大力气,以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为着力点,推动实现农村学校师资和教育质量上的均衡。

一是加大新教师补充力度。根据农村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科结构缺编的问题,县教体局加大新教师招聘力度,70%以上分配到农村学校和贫困村学校任教,并重点向农村音乐、体育、美术、信息等短缺学科倾斜。2019年公开招聘新教师150名,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代课教师256名,主要用于补充乡镇农村小学教师短缺,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二是积极开展教师交流。每年都选派20名左右城区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挖潜乡镇初中富裕教师到农村小学援教,开展城乡联盟学校教师双向交流,实施农村英语、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带动提升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三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发放乡镇补贴,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评先树优、职称竞聘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偏远学校中高级岗位在倾斜的基础上再提高1-2个百分点,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快建设农村学校周转宿舍,让老师安下心、留得下、教得好。

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项整治,选树师德先进典型,推行教师集体宣誓,设立名师名校长事迹展板,开设名师名校长事迹展播,开展最美教师评选,弘扬师德正能量。目前我县有1位教师评为省教书育人楷模,6位评为临沂市最美教师,特别是2019年,临沂有4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其中我县有3人,是全省受表彰人数最多的县。

五是大力开展教师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采取外出学习、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等形式,对省定贫困村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确保贫困村学校教师的学习培训每年不少于12学时。“国培”“省培”培训项目,优先安排贫困村学校教干教师。建立上海、烟台、青岛等外出培训基地,通过跟岗研修、专题讲座、集体学习、在线研讨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贫困村教干教师的培训,提升贫困村教干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成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名师、名校长开展送教活动,引领教师快速成长。全县目前齐鲁名校长有4人,齐鲁名师2人,沂蒙名校长6人,沂蒙名师20人。

六是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城区7处优质学校与贫困村学校结成对子,帮助提升贫困村学校整体办学能力。开展教育教学帮扶,实行联合教研制度,结对学校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合教研会议。开展学校管理帮扶,每学期受援学校选派1名教干到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城区学校选派1名教干到受援学校指导帮助,提高管理水平。开展教师发展帮扶,建立结对学校教师交流机制,城区优质学校每月至少安排2名优秀教师到受援学校送教4-6节,受援学校至少安排1名教师到城区学校听课学习1-2天。开展办学条件帮扶,城区学校每年向受援学校捐赠不少于2万元的信息技术设备、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图书资料,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每学期至少组织受援学校到城区学校开展2次“手拉手”活动,向受援学校开放教育教学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