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jxj/2021-0000023 | 公开目录 | 年度总结计划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布日期 | 2021-03-1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沂南县工业和信息化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
2020年沂南县工信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关心下,在市工信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以贯彻“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以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材料、新技术为契机,狠抓工业经济运行调度,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和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县域工业经济的向前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95亿元,同比增长13.6%;主营业务收入304.48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税14.3亿元,同比增幅39.7%;实现利润9.95亿元,同比增长65.8%;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59%,比去年年末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年初182家增加到220家左右。纵观全年,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2020年工作总结 1.战疫情,抗汛情,工业行业回暖向好。严格落实上级关于复工复产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联防联控,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十五个必须”要求,引导企业采取“不扎堆、少接触、分散式”工作法,牵头实施驻厂员制度,覆盖全部规上企业和重点项目,充分运用“帮扶”抓手,全县18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全部复工,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同时积极调度医药物资的生产,口罩日产量由年初不足2万个增至160余万个,极大地满足了疫情期间的防疫物资需求。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由负转正,稳住了全县经济基本盘,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升抗灾救灾能力,面对“8.13”水灾造成的企业损失,及时成立工业救灾专班,组建三个救灾指导组深入企业一线救灾复产,协调相关费用延期缴纳或减免,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留住了翻盘的“青山”。至8月末,所有受灾企业均基本恢复到灾前生产水平,稳住了全年工业经济向好发展的局面。 2.抓运行,看结果,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工业运行调度,提高对全局性及重点、难点问题的敏锐把握能力,协助企业扩大市场,抓好企业产能释放,进一步健全完善经济运行调度工作机制,及时掌握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做好生产、调度、项目、销售等工作,确保重点骨干企业旺产旺销、增产增效。严格落实各类惠企政策的执行,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牵头组织“涉企惠企政策”专题培训,让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统筹协调各部门,落实税收减免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对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充分利用“亩产效益评价企业困难问题”模块系统,形成“集中收集、分类整理、统一交办,及时办结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和给予企业答复613个,分类交办165个,帮助企业采购口罩1100万多只,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确保了全年工业经济的平稳增长。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稳就业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需求对接服务,引导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工业技能人才。 3.抓要素,看效益,发挥亩产评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的作用,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低效用地盘活利用、城区企业搬迁升级、政府转贷基金使用、技术改造奖补兑现四大方面入手,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盘活利用低效用地1854.9亩,搬迁升级城区企业2家,发放政府转贷基金24次,累计3.1亿元,解决企业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48家,宗地面积94.1万平方米,建筑物面积45万平方米,有力盘活了民营企业资产,增强了企业融资能力。以“亩均”效益为核心,进一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步伐,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培训达到500余人次,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组织实施“2020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传统产业创新类申报,提升了企业参与品牌创新的动力。 4.抓骨干,育龙头,带动作用显著提升。集成政策资源优势,注重“1050”龙头骨干企业培植效果,建立龙头骨干企业评定退出制度,拟定《“1050”龙头骨干企业精准帮扶方案》,精选了10家龙头企业、50家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支持,精准帮扶。全年,纳税过千万企业13家,均为“1050”龙头骨干企业,相比去年同期增加2家,累计实缴税金3.9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缴税金的55.4%,带动了产业上下游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兵。同步实施小微企业提升工程,建立部门辅导、属地主抓制度,落实好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激励政策,截至目前,小升规培育库在库工业企业100家,2020年新增规上企业44家,有力地带动了产业的发展壮大。 5.抓技改,促创新,动能转换扎实展开。推动工业企业完成生产设施和经营模式更新升级,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升级行动,,全年兑现高质量发展奖励3000万元左右,实施省级技术创新项目13个,策划实施项目110项,高水平改造项目占比提升10.4%,带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效增收。认真贯彻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指导16个乡镇、街道、区130余家企业提升业务水平,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为企业注入发展新动能。扎实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完成盐业公司96名职工的安置工作,破除了体制机制改革的障碍,推动了行业的良性发展。截至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增长至21家,建成省、市级研发平台19家,9家企业品牌获得“山东名牌”“优质品牌”“知名品牌”等荣誉称号,夯实了产业创新基础,培育壮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6.抓两化,促融合,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两化融合”为抓手,帮助企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在全市新业态现场会议上,帅克宠物作为全市工业经济新业态现场会现场观摩点展示电子商务新业态模式,与迪雀食品作为优秀案例代表在全市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组织4家积极完成企业两化融合贯标工作,完成市级两化融合奖补兑现60万元,完成东风双隆机械、金顺钢结构等5家企业“企业上云”并兑现奖补15.7万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为我县工业企业的信息化转型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推进5G基站建设,聚焦县城核心区、重要功能区、公共服务场所、交通枢纽,完成171处基站建设,实现大型企业、新建小区、商务楼宇等重点场所网络覆盖,为今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治理的“数字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7.抓脱贫,脱真贫,扶贫扶志相结合。今年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局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扶贫开发要求,将脱贫攻坚、企业帮扶结合起来,指导企业与31个第一书记村结对帮扶,引导企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督导设立加工点(车间)和种植基地。动员金浩源、宝力科技、皇上皇众信等企业捐赠扶贫资金8.6万元,较好地支持了我县扶贫工作。全面落实信息化扶贫工作,建立完善270名信息员队伍,完成全部135个重点贫困村光纤宽带入村和重要公共区域4G移动网络全覆盖,为贫困群众通过网络获取致富信息,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等创造了有利条件,使精准扶贫搭上了信息化的快车。 8.抓安全,重预防,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加强民爆企业监管,形成监管闭环机制,完成县属企业7家企业前三季度安全生产指导督促检查3次,及时排除了隐患,为企业的前进发展保驾护航。提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督导有关乡镇森林防火和防汛抗旱工作,全年未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深入开展社会矛盾防范和化解工作,建立健全预防和化解机制,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年未发生到京、省、市信访案件。稳步推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落实好企业人员安置工作,将鸿丰鞋业、畜牧开发公司等6家企业纳入僵尸企业破产试点,为复合彩印厂55名职工收缴了养老保险金和失业金;年底前,鲁南轴承、三力轴承等企业资产处置工作将全部完成,有力地盘活了闲置资产,保障了职工权益,化解了社会矛盾。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工业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局面。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利润率5%以上、利润率提高幅度1.5%以上、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重点工作措施 1、做好工业运行预测预警。①坚持调研乡镇月覆盖、调研企业季覆盖和月集中分析研判预测的工业运行分析机制。实时调度企业上下游、产供销和产品订单、市场价格波动及效益指标情况,进一步细化到分产业、分园区、分乡镇和龙头骨干企业几个层面,预测发展态势,提出工业发展建议。②建立工业运行风险等级预测预警制度,对可能发生的工业运行风险,实行三级预警,提前分析风险苗头,提前制定防控方案,提前做好介入准备。③选取部分外向型企业和出口产品开展内循环市场拓展试点,总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新业态,及时进行面上复制推广。 2、破解企业发展瓶颈。①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推动评价标准、体系、体制的科学性和实操性,突出评价结果运用,出台实施亩产效益改革差别化扶持政策,发挥好亩产效益评价改革的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作用。②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加强对上级惠企政策的推送解读和措施落实,结合当前发展实际,修订好《沂南县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精准显现惠企政策对推动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③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房屋产权遗留问题的办理力度,上半年基本完成遗留问题的解决任务,盘活企业资产,提高企业融资能力。④继续深化县级领导帮扶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机制,建立“企业需要,部门乡镇报到”制度,完善企业问题收集、交办、解决、销号的闭环机制,实现政府与企业全方位、零距离互动对接,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3、深入实施“1050”龙头骨干企业培育战略。按照龙头骨干企业评定退出制度,对列入龙头成长企业的中联水泥,东岳机械、舜天化工、绿源电动车、中信钙业、帅客宠物、鑫盛源食品、格伦特(北创)、鲁颖电子、春雨鞋业10家企业,列入骨干成长企业的金浩源、中创、轴研、巴士、金凯电力等4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落实好县级领导驻企帮包、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专班推进、制定和实施“1050”专项支持政策等重点措施,汇集领导力量、政策支持和优势资源要素,尽快形成龙头引领、骨干带动、企业壮大、产业提升的发展格局。 4、实施新一轮技改“双百”工程。以传统制造业为重点提升对象,以智能化信息化为技改主攻方向,建立“百企百项”技改项目库,遴选崂山矿泉水特色饮料生产线升级、鲁颖电子高功率陶瓷脉冲电容器智能生产线改造、东岳机械数字化车间建设、祎禾科技新型物理改性胶凝材料技术改造等20项左右的重点标杆项目重点推进,引导企业通过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开展新一轮更大力度、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技术改造活动,切实增强技术改造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支撑作用,将存量优势更多转化为增量优势。 5、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在企业中的应用,提升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建设水平。推动企业级和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建设,开展与海尔卡奥斯、华为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工业网络互联和共享,实现供应链协同创新、流程控制优化、智能生产管控。推动东岳机械、阳光众泰等30家“企业上云”和“设备上云”;争取中联水泥、百华鞋业、春雨鞋业获得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证书,新增3-5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年底完成县城区域5G网络信号全覆盖,部分乡镇重点区域信号覆盖,推动光纤宽带速率提升和覆盖,推动千兆小区和千兆企业建设,推动格仑特、密胺产业园等部分工业企业和园区开展5G商业应用。 6、实施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筛选100家企业建立小微企业培育库,对小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产销量等指标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建立部门指导、属地主抓制度,落实好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激励政策,实现30家以上小微企业升规纳统。 7、实施企业家素质双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宽培训视野,创新培训形式,针对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问题和短板,通过外出高点对标、组织企业家大讲堂等方式,对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企业和初创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分产业、分层次进行培训,力促思想境界、管理能力双提升,培养一支能适应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创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家队伍。加大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力度,推动帅克、东岳上市进度,培育好祎禾科技、舜天、中信钙业、北创等一部分上市潜力企业。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