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nyj/2021-0000044 | 公开目录 | 经济建设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关于对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 |
尊敬的李纯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产品品牌,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衷心感谢您对沂南农业农村的关心厚爱与支持。现将提案答复如下: 沂南县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境内沂、汶、蒙三河交汇,土质肥沃、生态优良、光照充足,是山东省设施蔬菜“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黄瓜种植基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巩固放大了粮油、蔬菜、畜禽、果茶、休闲农业产业优势,培育种业、康养等新兴产业,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质量和效益逐年提高,初步探索了“区域化突破、全域化推进、系统化提升”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建成现代农业基地园区50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累计达到认证产品32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5个、绿色食品认证132个、有机食品认证147个,国家地理标志登记7个;拥有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省级4个;培育市级以上知名品牌30件。“沂南黄瓜”品牌价值评估提升至29.22亿元,成为中国区域公用农产品百强品牌,获得“中国黄瓜之乡”美誉。但也存在产业发展整体质量不高、产业类型单一、产品同质化严重和品牌影响力等问题。下一步,要围绕乡村振兴“三步走”,走好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给基地打造,完善产品质量溯源,搞好品牌培育,发展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仓储设施,多点位发力,打好“组合拳”,助推沂南优质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把生产基地建设好 标准化生产基地能否选得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的成败。要进一步适应市场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突出地方区域特色,发挥地方比较优势,着力在“优、绿、特、强、新、实”六个字上下功夫,在绿色、优质、高效、功能性产品上做文章,算好经济账、唱好特色戏,构建乡村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一批标准化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把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好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带动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市场主体做引领。目前,茶坡芹菜还是一家一户家庭分散经营,无法应对大市场的竞争压力,急需培育一大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以清悦食品为龙头,发挥规模经营主体的优势,带动广大小农户,重点解决好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销售等问题,不断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 三、把利益联结机制设置好 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影响着一个产业发展的长效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决不是市场主体“唱独角戏”,也不是政府“包打天下”,更不是农民“自弹自唱”,需要调动多方参与的主动性,尤其要鼓励社会资本下乡,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搞好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探索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形式,让茶坡的群众能够获得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收益。 四是把质量全程控制好 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产品作为基础。沂南县作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更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引导广大群众做到“生产环境不污染、违禁农药不使用、化肥使用不超量、农药残留不超标、产品质量有标准”;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仓储运输设施,引导经营主体实现农产品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储藏运输冷链化,去年以来,正在房庄子和北于蔬菜批发市场试点食用合格证制度,农产品实行带码上市,倒逼生产者生产放心农产品,提高沂南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把品牌打造好 一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既能够扩大产品销售,又能够产生溢价效应。要借助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效应,立足沂南黄瓜、双堠樱桃、砖埠草莓等7个地标农产品,推广标准化生产,搞好品牌培育,提升农产品内在价值,打造一批地标特色农产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共创农产品品牌,推动“土字号”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挖掘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附加值;同时,要积极参加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各类农展会,利用各种农产品展览会、网络媒体等平台,加大农业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今年,计划进一步总结梳理到上海进行优质农产品宣传。 联系电话:3255411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7日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