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nyj/2022-0000015 | 公开目录 | 经济建设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1-07-2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关于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答复 |
李宗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第1005119号)收悉。县乡村振兴办公室组织县农业农村局、县地方金融发展中心、人行沂南县支行等部门,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1年以来,我县以《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为抓手,通过构建机制、搭建平台、产品创新等举措,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有效途径,取得一定成效。 一、搭建政府引导、财政金融合作的工作机制 一是依托两个试点。2020年以来,沂南县被确定为省级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农商行)试点和首批解决农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9个试点县之一,给予了政策倾斜,为政策出台奠定了基础。二是出台制度意见。推动县委县政府联合出台了《沂南县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意见》,设立了三年共2.4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贴息、风险补偿、担保费补贴、保险保费补贴和贷款增量奖补等。明确扶贫贷款贴息、担保费贴补、风险补偿等政策不变。三是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县人民银行牵头,会同农业农村、财政、金融服务中心、涉农金融机构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月召开会议,推送涉农主体贷款需求信息,研究贷款创新办法,出台融财政、担保、信贷优惠政策为一体的沂南县乡村振兴贷。2021年前5个月,沂南县金融机构贷款增速14.44%,居9县第1位,新增存贷比109.14%,居9县第2位。 二、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一是推动金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规划。围绕全县乡村振兴规划,对重点领域和地区积极对接,2020年以来,在竹泉村、朱家林等重点地区新增设银行业网点1家,助农取款点6家,移动便民支付服务点4家。二是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沂南农发行先后发放人居环境改善项目2.4亿元、矿区综合整治项目3亿元、汶河治理项目3.5亿元贷款。沂南建行探索推出金融支持“种植+养殖+沼气”绿色农业模式,对中地牧业发放贷款2.04亿元。三是大力推进“鲁担惠农贷”。在2020年保持全市业务量第二位的基础上,2021年会同县财政局下发了7.5亿元的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发放355笔、金额1.8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四是建立金融扶贫长效机制。强化沟通协调,保持了扶贫贷款贴息、担保贴补、风险补偿等机制的连续性,2021年以来发放“富民农户贷”10户8190万元,对相对贫困人口发放贷款127笔、1940万元。五是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增量扩面。将邮储银行依托政府贴补政策发放的富民发展贷和鲁担惠农贷有机融合,将经营权作为反担保,2020以来共发放202笔、金额0.94亿元。沂南建行通过线上连接土地确权库和农业主体,发放乡村振兴齐鲁惠农贷10笔、1108万元。累计办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3984笔、20.98亿元。六是沂南农行将“田园综合体兴农贷”政策优惠扩大到全县重点产业集群,针对肉鸭屠宰加工产业集群发放贷款18笔,金额6600万元。 三、强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政银合作,依托农村金融网点办理营业执照等许可事项乡镇全覆盖;二是利用沂南县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平台优势,将相关移动金融服务的内容有机融合,目前已有一半中心能够办理相关业务。三是依托移动便民支付引领县,在全省率先发放乡村振兴主题卡421张。发放主题卡的同时,对持卡人数据进行归纳分析,补充完善“惠农e贷”客户群体,开展以“乡村振兴主题卡”持卡使用频次、日均余额等数据支撑,以专业合作社社员、家庭农场主为投放目标的模型的试点工作,截至5月末,已累计发放惠农e贷1.04亿元。四是指导沂南建行依托农村卫生所、超市建立裕农通,办理取款、缴费、汇款等业务,同时加载“在线问诊”、“医保缴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内容,目前已建立服务点342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下一步,县乡村振兴办公室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乡村振兴总体要求,持续督促有关部门紧盯涉农中小微企业、广大农户,瞄准融资难融资贵痛点难点问题不放松,通过深化银企融资对接、金融服务升级、信贷产品创新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效缓解农村涉农企业融资难题。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继续提出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县乡村振兴办公室 3233335 人民银行沂南县支行货币信贷调统科 3229304 沂南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14日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