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nyj/2022-0000116 | 公开目录 | 经济建设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2-06-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01156号提案“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 |
尊敬的李纯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城乡融合发展30条措施、预制菜发展12条意见,以长三角、粤港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五化”为主线,深度融入“产自临沂”供应体系,培育好沂南蔬菜、肉鸭、食品加工、预制菜、宠物食品、牛奶、种苗等农业主导产业,补齐产业短板,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生产基地稳固、加工提档升级、销售渠道畅通,全面提升质量和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富民强县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一、做强主导产业,推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 1.粮油产业。以信和沂雪食品、信和粮油和迪雀食品为龙头,大力发展高强筋小麦种植,打造信和粮油万亩优质原粮供应基地;抓住我县获批国家级区域性(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机遇,在苏村、蒲汪等乡镇,建设万亩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好国家花生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搞好花生育繁推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培育花生蛋白、花生酱等精深加工,重塑我县“长虹岭”花生国家地理品牌,助推产业转型。 2.蔬菜产业。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以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增加总产为方向,搞好新型日光温室、大中拱棚为主的栽培设施改造升级,推广间作连种立体模式。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制订完善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加大先进实用蔬菜技术的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引进示范和推广名特希优良品种,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的入户率和转化率,培育壮大好以黄瓜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集中连片打造沂河高效蔬菜产业园、汶河蔬菜高效产业园等高端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格局,把蔬菜产业真正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3.食品加工产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要素,落实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措施,鼓励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行业龙头。粮油类重点发展烘干、储藏、脱壳、去杂、磨制等初加工,推进小麦专用粉、保健面条、花生蛋白等精深加工,实现产业保值增值;果蔬类重点发展分级、整理、挑选、清洗、切分、保鲜和包装等净菜(果)加工,提升净菜(果)比重,推动果汁、青汁、干片等深加工,助推产业转型;畜禽类发展肉鸡、肉鸭和猪产品的分割、包装、炸制、干制、腌制、熟制等初加工,积极支持发展好预制菜产业,实现全链条增值增效;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延伸,不断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打造食品加工强县。 4.预制菜产业。落实好推进沂南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二条措施,引导粮油、果蔬加工企业研发功能性食品、畜禽加工企业向调理品、熟制品等精深加工延伸,推动产品由“生”到“熟”、由“冻”到“鲜”、由“粗”到“细”的转变。果蔬加工方面。以青果、青田为龙头,引进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开发功能性营营预制菜品,做强脱水、速冻蔬菜规;以安德鲁二期为重点,大力发展草莓汁、草莓酱,全方位提升我县果蔬精深加工能力。鸡制品方面。以美华食品、超和食品为龙头,按照调理类、休闲类、全熟类对产品进行细分研发,实现全链条增值。美华食品原来是一家以肉鸡养殖、屠宰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依托自属省级标准化示范场,新上蒸煮、油炸、蒸烤等13条生产线,将传统单一的鸡分割产品研发出50个健康美味的预制菜品种,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经济效益翻两番。鸭产品方面,以泉润食品、鸿雁食品为龙头,做大做强肉鸭产业。泉润食品新上特色酒店食材项目,一经上市就获得消费者青睐,脱骨鸭掌产销量占全国60%以上。在做好休闲食品的基础上,支持泉润食品做精做细酒店食材、火锅食材、家庭食材等,引领全县肉鸭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猪产品方面,以鑫盛源、顺发、皇上皇为龙头,推进猪肉制品精深加工,力争我县预制菜产业“两年塑成势、五年翻两番”,计划到2023年预制菜产业产值突破50亿元,2025年预制菜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全力打造中国预制菜供应基地。 5.宠物食品产业。抓住宠物产业大发展的风口,依托全县充沛的畜禽产能,迅速发展宠物食品、核心原料生产以及相关产业和服务,构建全产业链生态系统。以帅克宠物食品代工生产、“宠云行”商仓流为基础,发展总部经济,力争宠物食品产业园二期阿飞巴弟工厂和帅克超和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拓展深加工生产线,加快宠物食品品种研发,扩大宠物食品产能,实现宠物食品全链条升级,力争2023年推动帅克主板上市,将帅克打造成中高端宠物食品生产制作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造沂南成为全国最大的宠物行业制造和服务中心。 6.奶业。依托中地牧业落实沂南机遇,加快中地牧业千亩全自动化第二生态牧场建设进度,推进食品产业园液态奶深加工项目,促进产业开发和规模化发展,壮大奶牛养殖和奶加工产业规模,打造乳业之都品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实现年增产鲜奶5.5万吨,助推沂南打造乳业之都品牌。 7.种业。结合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黄瓜)、国家级区域性良种(花生)繁育基地、国家级花生产业集群创建,深化与浙大山东农研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天津黄瓜研究所、德瑞特种业、隆平高科、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进山东种业集团项目落户沂南,建设高油酸花生、鲜食花生万亩良种育繁推基地,发展草莓种苗繁育推广基地3万亩,建设区域型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推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争年繁育优良黄瓜种苗2亿株以上、水产苗种1亿尾以上,把沂南打造成省内知名的种业强县。 二、搞好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 1.规范农民合作社提升。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围绕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示范引领,强化指导服务,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聚焦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发展,继续实施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十百千”工程,重点打造10个市级示范村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在镇域范围内先行先试,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村,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其服务农民、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的功能作用。 2.实施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按照“发展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推介一批”思路,重点培育产业优势明显、经营规模适度、管理运营规范、综合效益突出的家庭农场。示范引领小农户、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家庭农场发展质量整体提升。到2023年,全县家庭农场总数达到2500家以上,市级示范家庭农场以上达到80家,其中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家庭农场达到10家以上。加强家庭农场名录管理,指导登记注册家庭农场、农业规模经营户填报名录系统,开展家庭农场运行监测、统计分析等工作。鼓励家庭农场领创办农民合作社,带动周边小农户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小农户与大基地有效衔接。 3.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推广农民广泛受益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制定农业生产规程和操作规范,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培训指导、农机作业、冷链物流、市场营销等全方位社会化服务,重点培育打造一批规模大、服务优、善经营的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深入推进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发挥供销系统、邮政快递行业等优势,增强为农民服务能力。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加强专业服务公司和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建设,推广金丰公社、中化MAP、鲁供沂丰土地托管和村社共建等为农服务模式,集中培育一批“耕、种、防、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4.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以标准化加工为引领,鼓励在经济规模、科技含量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具有引领优势的农业企业突出主业,适度延伸产业链条,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形成一批领军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推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引导支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资产转让等形式,建立大型企业集团或利益联结机制,下沉乡镇建设原料基地和初加工生产车间(点),吸纳和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增收,落实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财政鼓励政策,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市融资。积极争创市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和省、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努力争取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县。 三、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创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1.建设好农产品加工园区。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支撑能力建设,吸引各类加工主体进园入区集聚发展,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重点打造加快推进辛集食品加工产业园、铜井宠物食品产业园和界湖宠云行等成长性好、产业集聚度高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的加工园区。 2.搞好预冷保鲜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建设规模适度的分选、预冷、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形成冷链物流网络,从源头加快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问题,提高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新增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8~10座,新增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3000吨。 3.创新销售网络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合作,通过联营、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开设地方特色馆、专营馆和办事处。依托县内房庄子、北于等规模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会协会、农民经纪人等组织,强化与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等地的蔬菜产业集团、批发市场和商超等主体的合作,逐步实现农超、农市、农企对接,市场行情与供求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畅通农产品进入长三角等地的销售渠道。 4.优化升级农村电商。充分发挥直播电商优势,加快实施“互联网+”,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强化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助推沂南农产品产销协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好桃本桃、保卫蛋蛋等一批本土电商企业。建设好沂南县智微电商直播小镇(产业基地),引导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组织好搞好直播带货活动,带动更多中小微农村电商主体发展,实现农产品上行。 四、加大宣传推介,重塑沂南优质农产品品牌 1.培植好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参加“产自临沂”长三角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计划5~6月份或10月在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举办举办沂南农业品牌专场推介会,组织县域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展销会,借助国内外影响力大的媒体宣传等模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邀请长三角客商来我县实地考察,拓展推介宣传渠道,提升市场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2.搞好品牌形象规划。鼓励和引导全县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积极推荐苏村生姜等争创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品牌公信力和溢价水平。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高端规划设计“农小靓”“优质蓝”等代表沂南优质农产品的形象符号,打造一批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 3.发布地方农业标准。以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特色主导农业产业为重点,积极申报制订农业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不断完善我县农业标准体系。强化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模式,促进我县高标准生产基地的建立与发展。积极开展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做好已认定基地的动态管理工作。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实现有效结合。 4.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水肥一体化、粪污综合利用、农业绿色循环等重点项目,提高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利用水平。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覆盖面;强化农膜回收利用,鼓励企业研发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步伐,扩大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和推广应用,建设循环绿色发展农业。 5.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完善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试行生产主体名录,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强对开具主体的培训指导,实现已实施合格证主体100%信息可查,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合格证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推行二维码溯源查询,力争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率达到98%以上。 联系人:王玉春 李建平 联系电话:0539—3263009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18日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