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nyj/2022-0000019 公开目录 社会建设
发布机构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1-07-2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关于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李东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人才培养力度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县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强化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近年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发挥政策优势,汇聚工作合力。把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人才例会制度和督查制度,组织召开人才工作推进会6次,乡镇人才工作推进会8次,对各责任单位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每月调度1次。用好《沂南县人才支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探索设立乡村人才创新创业基金1000万元,专项用于乡村人才引进、培养、激励、保障等工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和载体建设。推荐2名致富带头人申报“齐鲁乡村之星”,我县家园兔业李在伟被评为“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

二是拓展引才途径,破解引才难题。充分发挥全县10家在外工作站献良策、谋发展的“高端智库”作用,开展双招双引对接活动20余次,密切了在外人才与家乡的合作沟通。聘任104名乡村振兴发展顾问,累计支持500余名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了资源共享、产权共享、收入共享。朱家林乡村国际双创学院先后聘请中科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承才,英国迪卡夫大学终身教授菲尔琼斯,台湾著名设计师、“海宝爸爸”巫永坚等专家学者为指导顾问。截至目前,全县对接引进各类涉农人才50余人。

三是搭建平台载体,助力人才培育。结合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着力推动本土人才培育,提供创业指导、人才引进、金融扶持、共享工厂等全程支持,推动朱家林向品牌化、高端化迈进,目前已为30余个项目提供200余万元的“创业券”扶持。紧紧抓住沂南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整体提升的有利契机,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沂蒙四季”文化产业项目为契机,捆绑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和新立村等特色资源申报5A景区,吸引油用牡丹等23个农业项目落地。扎实开展本土人才评选培育工作,遴选了一批表现突出、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纳入人才工程管理范畴,全县共评选乡村工匠20名,中青年专家13名,文化英才、乡土艺人、非遗传承人20名,首席技师10名,乡村之星15名,树立了本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标杆。

四是加强系统培训,确保持续发力。充分利用农民科技教育培育资源,先后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新型农民创业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和新型农民扶贫科技培训项目,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骨干,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等为教育培训对象,分类开展系统培训和精准培育,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针对疫情影响,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线上培训比重,累计举办线上培训班24期,线下培训班42期,培训农民共计6200余人次。完成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和城镇转移培训3951人,完成乡村振兴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720人,完成市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班培训。加强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不断壮大基层科技人才队伍,组织88余名农科专家注册科技特派员,提高了科技致富带头人带动作用。

二、今后人才工作思路举措

一是推动人才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四张清单,双招双引一体推进。鼓励乡镇招商、引才工作一套班子、同步运行,统筹抓项目、引人才,深入调研摸排并持续更新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推动产业、人才精准匹配。打造特色品牌,助力人才引育。全力推广沂南黄瓜、双堠西瓜、孙祖小米等优势品牌农产品,培育一批积极示范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充分发挥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体作用,积极与相关研究院所、高校洽谈合作,搭建起企业与人才对接交流平台,举办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发展一批科技特派员。

二是持续做大乡村人才基数。创新引才模式,提高人才增量。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开展乡村合作人制度,结合“三资清理”工作,及时采集村居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面向企业家、专家学者、创业团队、非遗传承人等各类人才发布“招贤令”,符合条件的统一颁发乡村振兴合伙人证书,通过技术入股、创意合作、资金合作、专业服务等形式寻求合作,在金融贷款、经费补助、媒体宣传、技术支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左右。

三是打造宜业宜居的人才环境。探索设立乡村振兴人才创新创业基金,专项用于乡村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工作。建立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各类服务乡村人才在政务服务、住房、医疗、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提供优先便捷的服务。加大乡村教师队伍补充力度,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稳定。增加驻城学校选派支教教师和农村学校挂职锻炼教师的人数,做到城乡教师均衡发展。

四是营造爱才敬才社会氛围。强化政治引领。利用结亲连心等活动,及时总结本土人才提出的意见建议。采取递进培养机制,把本土人才培养成党员,村“两委”班子后备人选,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本土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开展乡村人才评选活动。坚持开展“乡村之星”、“文化英才、乡土艺人、非遗传承人”“阳都工匠”等评选活动,提升本土人才练技能、勇于创新积极性。提升宣传力度。总结和推广乡村引才育才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利用新闻媒介对乡村人才政策与人才事迹进行宣传,形成爱才、敬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系电话:3233335

沂南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7月14日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