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nyj/2022-0000117 | 公开目录 | 社会建设 |
发布机构 |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2-06-2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标 题 |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1101159号提案“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的答复 |
尊敬的王怀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三篇文章”,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先行战略,打牢工业强县支撑,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建设实力的、农民的、活力的、宜居的、奋进的沂南新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农村产业人才严重不足,影响着我县的产业振兴。为此,我县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一、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1.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立足沂南资源禀赋和区域优势,调优种养结构、调大经营规模、调强加工能力、调长产业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打造全链条产业发展集群,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2.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八条措施》(征求意见稿),提出推动人才入乡目标任务,是实施“归雁兴乡”返乡创业行动,完善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平台支持等激励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兴业。探索城市人才入乡机制,在不损害集体和村民利益、保证公平公正前提下,允许人才依法加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归雁”变“留雁”。健全乡土人才、入乡人才培养扶持机制,发挥人才在城乡融合中的引领作用,把“留雁”变“头雁”。 3.县农业农村局制定了《推动人才入乡工作方案》,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结合沂南农业发展实际,聚焦破解农村人才短缺,健全乡土人才、入乡人才培养扶持机制,实施以高素质农民和人才培养为主体的人才工程,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 我县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分层分类施教,积极打造适应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县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截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农业技能培训班400余期,培训高素质农民4.5万人,其中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735人、蔬菜专业学员1168人、果树专业学员1285人、粮油专业学员109人、农机专业学员84人、畜牧专业学员169人、青年农场主112人;认定初级职业农民资格1274人,中级职业农民资格91人。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产品供给。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开展良种推广、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生产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围绕经济作物生产,重点开展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二是助力脱贫村庄衔接乡村振兴。围绕脱贫村庄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生产技术、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三品四化”(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三是帮扶返乡入乡群体创业创新。重点面向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返乡入乡群体,以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产业格局、乡风民俗等为重点,帮助其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了解掌握“三农”政策,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更好地融入乡村,带动农业产业发展。 四是强化乡村建设行动人才支撑。面向村“两委”成员,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围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等培训。开展农民生态文明、农业绿色发展培训,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立足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五是开展“全程保姆”跟进服务。对培训结束的学员开展“全程保姆”跟进服务,对其“扶上马送一程”“延长断奶期”,及时跟进帮助解决政策、技术、资金、管理等困难,参训学员综合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科学种田和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培训后的高素质农民有20%的人创办了合作社、家庭农场,注册了商标,开起了网店,提高了收入。 联系人:邵明朋 联系电话:0539—3255411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5月20日 |
【下载Word】 【下载PDF】 【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