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nyj/2024-0000091 公开目录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4-07-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关于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答复

尊敬的夏立强委员、伏玲委员、王国凤委员:

您提出的《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将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上级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百千工程”,实施了“百千工程”、省级美丽乡村和省级衔接示范区等一批乡村建设项目,以农村人居环境为切入点,集中连片治村,久久为功突破,形成了“党建统领、群众主体、突出特色、连片突破”的发展路径,全县乡村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农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制定乡村建设的难点和不足,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推进乡村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是在规划布局上实现突破。一要连片打造富美乡村。树牢片区思维,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区域突破、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与“四雁工程”、乡村振兴合伙人和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有机结合,围绕农村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振兴等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百千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在打造好砖埠“智圣甜缘”、岸堤“渔乐高湖”、孙祖东高庄、青驼高里和张庄双峪养生等一批“百千工程”示范片区的同时,高标准谋划建设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二要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实施县、镇、村三级领导干部联系帮包机制,明确县级干部包镇帮扶、乡镇干部驻村包片、村干部分户包点、普通党员包街道胡同,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百千工程”年度任务目标实行清单式管理、台账化推进,组成工作督导组,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工作督导,及时发现、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措施,加快建设进度。营造“比学赶超、大干快上”的浓厚氛围。三要统筹整合资源投入。按照“八有五美”“四有四好”的建设要求,以整镇域为单位进行连片整治,充分整合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等涉农项目,明确建设任务目标,紧盯难点焦点,把“零钱”化为“整钱”,撬动社会工商资本注入,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示范一片。将省派13名、市派19名、县派50名“第一书记”集中安排在“百千工程”5个实施乡镇,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选派第一书记”作用,从产业、人才、项目、资金、社会治理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百千工程”建设进度。

二是在示范引领上实现突破。一是育强“头雁”队伍。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充分调动农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积极性,破除“安逸”心态,引导和教育村党支部书记要把乡村建设任务确实担起来,当成自己的事、分内的事,带领党员、群众广泛参与。选树培育好岸堤田家北村支部书记田洪涛、孙祖西高庄姜自华、青驼仁义庄鲍光良、砖埠诸葛村孙启同和张庄小河赵凤霞等一批懂发展、善治理、有干劲、会干事的优秀村干部。二是抓好典型引领。持续开展示范村、样板村建设,选树一批“百千工程”的“领头羊”,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在实施乡镇因地制宜打造3~5个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紧盯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实施过程,加速推进乡村建设进程,确保干有样板、学有示范、赶有目标、超有标杆。三是实现产业带动。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开展乡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要把产业搞上去,让群众富起来。始终把壮大农业产业作为头等大事,在示范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想办法、蹚路子。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党支部创领办合作社,盘活村集体资源,发展规模经营,培育壮大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发挥带动优势,辐射带动周边较弱区域发展,逐步打造“产业平台”,组建村企深度合作“联合体”,将发展的火种遍地开花,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乡村振兴面上工作整体提升。

三是在同心共建上实现突破。一是尊重群众意愿。牢记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及时组织镇村干部下沉各村组,入户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做好政策解释工作,把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的目的向群众说清楚、讲明白,让群众知晓“百千工程”干什么,怎么干,钱花在哪里?充分听取党员干部、村民意见建议,对乡村建设的实施内容集思广益,把群众真正关心关注的问题纳入项目规划建设中来,做到与群众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二是紧盯群众需求。鲜明回答好“示范村”怎么建、“整治村”怎么整的问题,在着力解决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问题上下功夫,及时组织村干部、党员外出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学习推进办法,总结梳理和探索“基础提升”向“党建引领”的发展路径,创新“美丽建设”向“美丽经济”的转化通道,拓宽“环境治理”向“基层治理”的延伸渠道,形成独具特色的“沂南百千建设模式”。三是发挥群众作用。将乡村建设与“百千工程”“同心共建”充分融合,聚焦解决干部干群众看、上热下冷的问题,充分调动村民、志愿者、企业、协会、部门等更广泛社会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向村居覆盖,建立健全乡村积分管理评价体系,抓好蒲公英超市建设,建立积分转化荣誉表彰、社会优待机制,探索建立群众自发筹一点、乡贤能人帮一点、社会力量助一点、材料就地取一点、基金补贴奖一点的“五个一点”模式,实现力量集聚、资源整合。常态化开展“乡村振兴之星”“最美乡贤”“好媳妇、好婆婆”“乡村好青年”等评先树优活动,营造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联系电话:0539-3263009

沂南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7月15日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