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们这些孩子真好啊,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奋发图强,将来都要报效祖国。”刘家河疃村抗战老兵刘志春正在为青驼中学的孩子们讲述自己参与抗战的故事,情到深处,不禁流下激动的泪水。近日,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青驼中学组织学生到抗战老兵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打扫卫生、收拾家务,同时参加了一场独具特色的理论“微课堂”。

听闻学校的孩子们要来聆听自己的抗战故事,一大早,96岁高龄的抗战老兵刘志春再次穿上整洁的军装,胸前一枚枚军功章熠熠生辉,镌刻着永不褪色的荣耀。作为重机枪班副班长他时刻冲在战场的最前面,1948年淮海战役,在江苏他们先头部队遭到了敌人的包抄伏击,刘志春老人在此次战役中光荣负伤,被战友背下战场,讲到这老人眼眶湿润,他卷起裤脚漏出道道伤疤,至今仍有三枚弹片留在他腿中。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营造倡树文明新风的良好氛围,青驼镇对标群众需求,建立理论宣讲“供需清单”,广泛延伸理论“微课堂”的服务触角,让理论宣讲聚民心、有温度。同时成立“五老”宣讲队、“小马扎”宣讲队、“百姓宣讲团”等20多支宣讲队伍,深入田间地头、理论讲堂、文化广场、农家小院,运用群众能听懂的大白话,讲清理论政策的大道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刘志春老人是青驼镇“百姓宣讲团”中的一员,多年来,他将自己抗战时期的经历总结下来,为各类群体开展红色宣讲三十余次,从他的子孙到村内的党员,从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到学校的孩童,他的亲身经历传遍了大街小巷,他的革命精神影响着青驼镇的每一个人。
青驼镇还深入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事迹,选树各级先进典型41人次,组织宣讲员将好人好事汇编成册,利用赶大集、送戏下乡等方式广泛传播,在理论宣讲“微课堂”的推动下,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敬业奉献等文明新风悄然蔓延。
“理论宣讲要着眼细微之处,既要满足群众真正的需求,又要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我们打造的‘微课堂’就是要打破理论宣讲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面对面、心贴心,用最接地气的大白话,讲好理论政策的大道理,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青驼镇理论宣讲团团长王晓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