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堤镇新兴村有这样一条路,宽敞整洁,硬化平整,可见村民们对道路的爱护。这条路不仅是村里的交通要道,茶余饭后,三两村民带上小马扎一起坐在路边聊天,道路成了维系村民情感的精神纽带。由于这条路是开展“同心共建”新修的,新兴村的村民亲切地称之为“同心路”。
早在一年前,“同心路”还是村民们头疼的话题。未经硬化的土路坑坑洼洼,每逢下雨天就会出现许多泥坑,开车都不方便,更不用提出门了。一直以来,修好这条路都是全体村民的心愿。今年以来,借着全县范围内开展“同心共建”行动的契机,新兴村党支部书记孟祥全积极组织村里两委成员、三大员、党员代表等,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会议、小马扎会议,经过一致协商,最终敲定了村民筹集一部分、村里资助一部分的资金筹措计划,孟祥全抓紧组织村里的劳动力行动起来,力求尽快解决群众这件“心头事”。
说干就干,村里党员干部负责筹措资金,有经验的村民都出来帮忙,大家按部就班一点一点修建,把从小生活的村庄共同打造成全新的样子。几个月后,占地3600平方米的“同心路”建好了,新兴村村民桑昌玉见证并参与了修路的全过程,他表示:“我们村党支部带头号召修路,大家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现在这条路又宽敞又干净,再也不用愁下雨天了。”
修路解决的是出行问题,凝聚的是群众民心。“同心路”的修建之所以能调动全村的力量,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配合,还要得益于村庄日常的民主自治,干部书记把群众的话放在心上,切实把村子当成一个大家庭来经营。“我们村里不管有什么诉求,支部书记就会第一时间走访了解情况后开专题会给我们解决,就像村里修的这条‘民心路’一样,打通了村两委和群众的‘幸福通道’。”新兴村村民杜见文说。
自全县开展同心共建行动以来,岸堤镇将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庄作为重点试点村,由点到面逐渐推开,深入全面开展“同心共建”工作,田家北村也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与周边其他村庄不同,秀美有序的人居环境是田家北村的一大特色,这里道路整洁干净,绿化覆盖两侧,规整的农房墙壁上彩绘灵巧,规划的停车场印证着乡村发展的记号。
田家北村有一块干插墙,是村集体拿出部分工钱和奖励积分雇佣本村的老石匠们修建的,上面挂着“同心共建”的标牌。如今这面墙已经成为村庄的“荣誉墙”,是群众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的象征。村民们彼此鼓励,积极为村庄发展建言献策,有效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田家北村党支部书记田洪涛表示:“在村庄环境整修时,部分群众建议保留一些石碾,同时我们将道路提升同心共建项目列入镇级项目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经过多次马扎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胡同长谈话会等多次会议,很多村民建议意见被积极采取采纳,有的主动腾出自家空闲地用于安置,既方便了群众生活,也保留了农村传统风貌;在村庄道路整修项目中,共收到篱笆栏一千余米,绿植300余棵的爱心捐助,并带动了群众将家中花草种植到户外,实现美化绿化提升;还利用空闲场所修建了几十个停车位方便群众停车。
今年,几公里之外的河子沟村也开展了村庄环境整治,对村内私搭乱建、道路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修整了10多公里的生产土路,并在村内安装了100盏路灯,人居环境提升再上新台阶。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河子沟村的变化就是建立在产业振兴的基础之上的。依托靠近产桃大县蒙阴县、气候资源和水土资源相近的优势,河子沟村有蜜桃种植的传统,但长期以来,村里的桃子得运到蒙阴等地销售,不方便且无议价权。今年,村党支部在村内规划建设了1处蜜桃交易市场,同时还联系了浙江、东北、上海等全国各地的水果收购商前来收购,“多个收购商”模式避免了压价及垄断行为,将蜜桃议价权牢牢掌握在果农手中,保障了群众利益。
人富了,环境提升了,河子沟村民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了。村党支部号召全体村民一起,对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进行了规范完善,让群众参与村务管理,构建了“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同心共建和美乡村。
同心共建幸福路,乡村振兴阔步行。沂南县岸堤镇将以“同心共建”为切入点,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资源要素配置,积极调动群众齐心参与,促进民生项目落地落实,携手共建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