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公益岗,不仅是一项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的保障措施,更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湖头镇聚焦公益性岗选聘程序、日常管理、工作履职、人员退出等关键环节,通过“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深入摸排整治公益性岗开发程序不规范、人岗不适、顶岗替岗、关系岗、人情岗等问题,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作用。
“望”村居,抓好人居环境。按照“定人、定岗、定责”的要求,为全镇831名乡村公益性岗划分“就业圈”,负责该区域的卫生、绿化维护和杂草、野广告清理工作,镇人社所联合环卫办适时对各公益性岗上岗情况、卫生责任区域管护情况、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确保“小岗位”发挥大作用。
“闻”民声,提升群众满意度。随机走访群众,听取群众对本村公益性岗位人员履职满意度。突出“公益岗”标识,公益岗人员上岗时统一穿戴马甲,主动向群众亮明身份,既让群众看得见,又让群众找得到。公益性岗人员有是否在岗、在哪里工作、能不能胜任,群众一目了然。
“问”工作,确保政策落实。抽调纪委、人社、管理区等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由副科级干部带队,集中利用一个月时间,以逐村到、逐公益性岗见面的方式对全镇52个村居开展督查,通过召开村“两委”座谈会、公益性岗见面会、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了解公益性岗位家庭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村居开发管理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确保公益性岗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结合起来。
“切”要害,纠不正之风。调阅公益性岗上岗台账、个人信息台账、“四议两公开”会议记录,同步开展大数据比对,与民政、残联、扶贫等部门联动审查,查看在公益性岗开发过程中是否存在“四议两公开”落实不到位、关系岗、人情岗等情况,对村干部优亲厚友、暗箱操作、虚报冒领、只领补贴不上岗、找人“顶岗”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今年以来,湖头镇共开展公益性岗位专项督导6次,调整36人,进一步规范了乡村公益性岗位的管理,发挥了公益性岗位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作用,也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