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产量和行情都不错,咱的丹参品质好,市场也打开了,一斤能卖到10元左右。我这20亩丹参,就能卖16万元,净利润10万余元。”谈到自己种植的特色农产品,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岸堤镇柳行岔村种植户张立余满脸喜悦地说。
“天河养生谷丹参项目作为链主龙头企业,主动与柳行岔、李家庄子等16个村对接,流转土地种植丹参,截至目前,共带动16个村庄、2000余农户、4000余亩土地参与中草药种植,可以实现村集体增收近100万元。”岸堤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周玉刚信心满满地说道。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沂南县岸堤镇依托现有资源积极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抓牢抓实“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持续推动优质企业下沉产业项目,发展壮大一批乡村富民产业,把增值留在农村、收益留给农民。其中,岸堤镇积极在“土”上做文章,在“特”上下功夫,以产业振兴撬动乡村振兴,积极培育油杏、丹参、榛子等特色产业种植,助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以多元特色产业种植抱团发展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在岸堤,村村都有特色产业。在王山峪村,山东蒙嫂茶园茶青叶茂、繁“花”似锦;在兴旺庄村,一簇簇葡萄挂满枝头,幽香扑鼻;在艾山东村,红彤彤的草莓饱满欲滴,令人垂涎;在中高湖村,油杏遇见一起品尝“杏”福味道……
做强乡村产业,合作社带动是关键。“我们借助乡村振兴合伙人的政策东风,成立沂南县田家合盈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山东鲁供丰禾农业服务公司对接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由服务公司提供良种、化肥等物资,村集体统一种植管理,产出的农产品再由服务公司回收。”田家北村党支部书记田洪涛介绍道。这一举措改变了田家北村以往农户“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有效推动了农村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提升了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2023年合作社总收入就达到了116万元,村集体收入20万左右。
合作社搞得好,村庄产业也多点开花。“我们在发展村庄产业的同时,建立党员群众、社会各级广泛参与的平台和机制,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进行参与。”田洪涛介绍道。“在前不久的同心共建在外人士恳谈会上,我们还达成了两个项目:面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和下一步中小学生小毛驴研学项目。这些项目的达成促使我们村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他继续说道。“既能现场体验毛驴拉磨磨面、老碾碾玉米面,又能现场制作手工面条、老面呛馒头,可体验可带走。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返璞归真的自然韵味,让‘研学+文旅’迸发出新生机,群众集体双增收,还能带动全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才是产业发展该有的样子。”他感慨地说。
下一步,岸堤镇将立足西部山区发展实际,合理规划打造连片特色规模种植产业,形成4000亩黄烟、5000亩中草药、10000亩油杏、1000亩茶叶等特色产业的集群效应,真正实现村庄产业发展与百姓需求精准契合,同心画好镇域经济“最大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