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与山东鲁供农场签订合作协议,由企业统筹经营田家合盈土地股份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的土地,沂南县岸堤镇村党支部书记田洪涛和社员们省了很大精力,但今年经过协商,田家北村却从共种地块中“拿回”了200亩,由村两委自种。不是企业管理不精细,更不存在利益分配不均,更何况,发动村民流转土地时,村班子付出了不小的“沉没成本”——创新了“土地入股+分红”、签订协议直接流转、与合作社置换土地、农户间自主置换土地等四种入股方式,挨家挨户动员。
机器运转,麦香扑鼻。田洪涛说,“下一步工坊生产面粉将全用本村地块种出的小麦,以自种自收来严格把控面粉的源头品质。今年磨坊新添了几台石磨,200亩地块一年产的小麦,轻松覆盖生产所需。”
与机械化生产不同,该村磨坊采用传统石磨工艺对小麦进行低温研磨,能有效避免高温加工造成的营养和风味流失,最大程度保留小麦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如田洪涛所说,自2024年10月投产以来,田家北村生产的无添加石磨小麦粉深受市场青睐,他们顺势注册了“田磨匠”品牌,进一步打开了市场,成功入驻沂南县所属学校(含幼儿园)食堂用食材定点供货商项目招标平台。
“开门红”阶段,以田洪涛为代表的田家北村两委却在冷静思考:以长远眼光看,如何在生产中获得更多主动权,有效保持小麦粉品质始终如一?由此,他们决定忍痛“拿回”这200亩地块,配套建立一套严格的管控体系,从选种、播种、施肥、灌溉到收割、储存、运输,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田洪涛说,合作社还计划用自种小麦产出的小麦粉,制作手工老面馒头、面条等产品,未来将依托磨坊初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田磨匠”品牌的发展,继村企共建后,再度使得田家北村土地产出水涨船高。据了解,一斤小麦粉的售价约为小麦价格的3倍左右。田洪涛还透露,由村党支部建设的一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将于今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小麦、玉米等粮食的烘干、储存。服务中心建成后,将通过租赁和入股的方式,招募合作人共同经营。经估计,该服务中心每年能烘干2万吨粮食,年产净利润可达到76万元左右。
可以预见,待市场稳定发展,合作社收益提高,服务中心投入运营,田家北村合作社将有更大能力用于分红或发放福利,村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将沿着这条不断延伸的小麦加工产业链拔节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为规避合作社运营风险,合作社理事会积极对接农业保险体系政策,加入小麦、玉米“全成本保险+金融”等项目,另一方面,邀请镇上经管站进行业务指导,规范建立账务,严格财务审批流程。正如田洪涛一开始的思路那样,田家北村正在“稳扎稳打”中逐渐拼出富裕日子。
“近年来,岸堤镇鼓励各农村党组织以一二三产业融合、集约、高效发展为目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载体,以同心共建行动为路径,因地制宜整合项目资金政策,继续探索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子,不断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了支部有作为、土地提效益、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岸堤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周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