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密胺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解读
一、《规划》起草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化工行业发展进入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发展方式由粗放式规模扩张向集约式绿色低碳转换。山东省化工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转型升级。临沂市积极推动化工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化工方向转化,持续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链延伸,鼓励企业沿着高端化、绿色化、多元化、低碳化的方向发展。
沂南县推动化工新材料延伸产业链,以密胺产业园为载体,推动化工产业向精深加工及消费端发展,依托域内工业产业基础,建立完善产业链条,不断精进加工工艺,拓展工业经营品类,推动经济升级转型,保障整体行业竞争力。为推动密胺产业的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起草编制《沂南密胺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5年)》,其中草案征求了县行政服务审批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意见,对收到的意见建议,均视情况予以吸收。
二、《规划》起草依据
主要依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制造2025》《中国石油和石化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 —2035 年)》《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指南》《山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文件起草。
三、《规划》起草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各级规划和政策,以提升发展质量为目标,在沂南多年形成的化工产业基础上,打破化工园区发展空间限制,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打造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高端化工园区,为沂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规划》重要举措
一是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详细分析产业发展趋势。规划从国家、省、市范围,充分分析了化工产业发展方式向集约式绿色低碳转换的趋势,从而提出了五大规划原则统筹协调、融合发展原则,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创新发展、技术进步原则,龙头带动原则,循环经济原则。与此同时,规划详细分析了三聚氰胺产业供需现状、市场竞争格局,阐述了当前三聚氰胺产品绿色化需求增长、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企业研发投入逐渐增加,下游领域不断拓展的发展趋势,充分论证了园区三聚氰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
二是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实施产业定位。规划结合园区三聚氰胺纤维新材料研发情况、三聚氰胺在医药中的应用,以及沂南县制药产业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密胺产业与医药产业链接发展的思路,确定了以密胺生产深加工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谋划了三聚氰胺—双氰胺、单氰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三聚氰胺纤维(薄膜、壁布)、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泡沫塑料等产业链,反映了园区特色和产业发展趋势。
三是明确准入原则,实施项目精准准入。规划确定了具体引进的行业应遵循的6条原则:污水排放量小并且可实现企业内部或产业园内部回用、“三废”排放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采用有效的回收、回用技术;有利于规划区内及周边企业之间产业链的延续,有利于能源、资源梯级利用的项目;有利于现状工业产业链延伸的项目,能够使用中水的项目优先进驻;与规划的主导产业配套、污染物较少的相关产业;鼓励发展余热、余压发电综合利用项目。规划提出了4类坚决不支持进入的行业:不符合产业定位且污染排放较大、对外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产生含一类重金属废水、剧毒废水、放射性废水、难降解废水且不能有效预处理的项目,水经预处理达不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标准的项目;采用落后的生产工艺或设备,不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达不到规模经济的项目;感官差、毒性强、治理难度大的项目。规划还按照优先进入、准许进入、禁止进入的分类,明确了行业控制级别,对项目的引进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保障规划实施。从技术创新、发展容量、环境保护、安全管理、资金人才要素等方面,为做好规划实施的保障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比如注重与其他规划的相容性,将产业规划与资源和环境规划高度融合;同时着力提升安全管理专业性,实施园区封闭管理、提升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入园项目本质安全评价、督促企业提升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