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沂南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一、《规划》的制定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沂南革命文物资源丰富,境内已查明并登记革命遗迹有151处,其中52处被纳入革命文物单位。国家级红色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8处,市级3处,县级17处。另有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抗日战争遗址43处,红色堡垒村13个。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的要求,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健全革命文物保护机制,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统筹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使沂蒙精神得到更好传承,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特编制《沂南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二、《规划》出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通过出台《沂南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和省市革命文物工作安排的重要举措,提升我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沂南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共包含15章,明确了我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总则、革命史分析、资源分析、价值评估、现状评估、规划框架、保护区域、保护措施、展示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环境规划、规划衔接、管理规划、科学研究规划和重点工程。
四、《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一)近期目标
到2025年,完成创建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典型发展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状况显著改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健全,革命文物整体保护和展示传播平台基本形成。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沂蒙精神追求和沂南县革命精神谱系更好展现。革命文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文旅融合中的独特促进作用更好发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二)中期目标
2026到2030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逐步完善,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财政保障机制,健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多元投入体系,更好地继承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三)远期目标
2031到2035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形成新局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基本协调统一。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民生福祉改善、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彰显革命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五、《规划》包含那些重点工程?
共有六个重点工程。一是百年山东党史文物保护展示(2022年-2025年)。二是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2022年-2030年)。三是革命旧址保护展示示范(2022年-2024年)。四是革命文物主题展览精品工程。五是革命文物宣传传播(2022年-2035年)。六是红色旅游品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