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辛集镇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确认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服务典范单位。
辛集镇在市、县农业农村局的关心指导下,立足镇域实际,聚焦“一格、一证、一测、一榜、一行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五个一”模式,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网格化、规范化、精准化、信用化、长效化,夯实监管“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健全一网格,实现监管网格化
按照“五有”“六落地”标准,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配备4名工作人员,2名检测员,履职尽责,监管能力强。高标配备办公条件,制度档案齐全。设54平方米的监管办公室,25平方米的速测室,年可检测任务样本7200个,其中,农产品3300个,畜产品3900个。设1个镇级网格,57个村级网格,10个经营主体、5200个种植大户,建立起范围清晰、管理便捷、无缝对接、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二、推行一合格证,实现开具规范化
承诺达标合格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新名片”。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强化保障,确保有力有序推进。建立健全农产品“四个名录”。共有农业生产主体名录10家,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名录82家,生产品种名录10种,重点风险品种名录4种,实现合格证主体100%信息可查。
三、坚持一检测,实现监管精准化
一是坚持定量检测。通过不定期抽检村级网格与村级网格定期送检(村级网格监管员每月送8个检测样品)两结合,严把种植养殖环节用药安全,严厉打击禁用农药、严格农药安全间隔期。
二是坚持定性检测。认真开展蔬菜残留检测,每月对辖区内生产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不合格农产品追溯调查及抽样工作。截至目前,已检测农产品样本1600个,畜产品样品1255个,样品检测合格率99%以上,及时公布和反馈每批样品的监测结果,凡是不合格的产品立即进行销毁处理,全面实现农产品质量监管的精准化。
四、设立一红黑榜,实现安全信用化
制定出台《辛集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制度》,对列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红榜”的主体,优先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而对列入“黑榜”的主体,除依法对其违规违法行为给予追究外,不得列入农业项目扶持和各种评先选优范围。
五、开展一行动,实现监管长效化
按照市县《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完善镇内韭菜、芹菜、豇豆、生姜4个治理重点品种, 380家生产经营主体名录。持续对重点品种采取“四个一”精准治理模式,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监督抽查,参与农业投入品打假、利剑行动等专项整治,切实增强问题发现能力,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非法添加禁限用农药行为。邀请县农业专家对种植户进行绿色防控技术培训,镇村网格监管员到户张贴禁限用农药公告和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与经营主体签订《经营者质量承诺书》。今年以来共开展巡查检查16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56家,开展重点品种快速检测样品326个,风险监测定量分析样品35个,监督抽查样品12个,均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