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祖镇探索实施“精准三张清单、强化四项支撑、落实五项保障”的“345”工作机制,推动产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下沉乡村,盘活农村资源,激发内生动力,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走深走实,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精准三张清单,梳理合伙共富要素。全面梳理各自资源优势、需求意愿和短板弱项,夯实村企合作根基。召开村企座谈会。制定《关于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 打造合伙共富孙祖模式的工作方案》,组织相关企业和村庄召开村企座谈会,深入讲解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相关服务举措及扶持政策,听取意见建议。完善三张清单。将精准村企供给要素、需求意愿、风险评估三张清单作为深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的基础,结合清廉村居建设,摸清村庄可盘活利用的闲置院落和农村集体“三资”底数等资源要素,以及企业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优势要素,为合伙人结对匹配提供决策依据。建立联络制度。明确镇、村与企业合伙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通过常态化沟通联系,掌握企业发展经营状况和需求,做好跟踪服务工作。2023年以来,梳理供需要素4158个,新达成合伙项目140个。
强化四项支撑,凝聚合伙共富合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打牢合伙共富的产业基础。抓实党支部创办合作社。引导“头雁”人才加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力度,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模式,成立孙祖镇米宝宝特色农产品种植联合社,培育村级合作社15家,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收益分配和利益联结机制,以“同业联合”“同域联合”等形式开展“社社”合作,持续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科学布局乡村特色产业。突出东高庄红色文化旅游、代庄红色研学、孙祖小米三大产业特色,着力打造东部红色文化旅游组团、中部特色产业组团、西部红色研学组团。2023年以来,共发展6处规模化种植基地,带动全镇发展孙祖小米0.8万亩、蜜薯1.2万亩,板栗达到5万亩的规模。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以深化“四雁”工程为契机,大力实施“才聚孙祖”活动,建立返乡创业工作站和乡土人才库,吸引“土专家”“田秀才”参与合伙共富,示范带动更多乡土人才为合伙项目提供专业服务和宣传推介。2023年以来,共培育头雁人才34人,归雁人才23人,鸿雁人才45人。探索创新合伙共富模式。结合全镇实际,以创办企业、资源入股、创意合作等方式积极探索合伙模式。代庄小微产业园创新“村集体入股+企业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平台培育模式,入驻企业恒赛生物2023年8月正式投产,11月升规,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目标。代庄红色研学项目创新“文旅+红色研学”模式,计划投资1.61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增加村集体收入200余万元,增加就业岗位400余个。
落实五项保障,深化合伙共富实效。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落地落实、常态长效。基层组织保障。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行动,完善村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工作机制,确保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放大党建引领优势。土地供给保障。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和使用,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拆除私搭乱建、残垣断壁和废弃宅基地、废旧院落,鼓励村集体利用闲置院落、闲置宅基地租赁经营,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合伙人项目落地。推进措施保障。针对各村实际情况,采取“一村一策”分类推进。如,有资金无土地的村,发展“飞地经济”;有资源无项目的村,与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共建;周边有企业的村,成立劳务合作社提供劳动力保障。激励办法保障。强化资金保障,对乡村振兴合伙人引领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的项目优先给予补贴。对合伙共富贡献较大的村干部,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表彰项目。长效机制保障。尊重企业、群众意愿,着重建立长效联结机制,完善企业、村、群众利益分配机制,推广“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保底工资+超产分成”等分红模式,把增值收益更多的留在当地,打造合伙共富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