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牧池乡是“红嫂精神”诞生地,依托红嫂纪念馆、“沂母亲”王换于故居等红色资源,借党性教育基地片区打造有利契机,马牧池乡积极打造服务退役军人示范基地,用红嫂精神引领退役军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好退役军人权益,发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返乡勇担当”作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一、提升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阵地建设,配强服务队伍。2021年初马牧池乡在原有基础上对服务站进行整体提升,打造红色展厅一处,60米红色文化长廊,配套建设文娱活动室及图书馆各一处,丰富退役军人生活,激发退役军人的革命情怀,退役军人服务站被评选为百家精品服务站。高标准配备服务队伍,乡服务站配工作人员3名,对全乡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实现服务平台化,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一对一服务。在村级建设9个社区服务站,其中有3个社区服务站由退役军人任站长,村级工作站配工作人员39人,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
摸清底子,提升服务质量。2020年9月借助对退役军人建档立卡的契机,将全乡963名退役军人想法、需求、困难摸上来,分类建立台账,定期组织对有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进行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培训,去年先后培训退役军人286人,对身患重病家庭困难的退役军人帮助其整理材料申报临时救助,每年的八一、春节组织人员入户走访,将组织关怀带给他们。
二、抓实思想政治教育,永葆军人本色。
传承沂蒙红嫂精神,高标准打造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了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设置有红嫂主体展馆展区、红嫂生活体验展区和沂蒙红色遗迹展区,再现了山东抗战史,展现了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为核心内容的红嫂精神。八一期间,先后组织200余名退役军人听老兵作报告,到红嫂纪念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参观学习,重温军旅岁月,激发革命斗志,感悟红嫂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爱党爱军的崇高品格,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深入发挥服务站作用,组织退役军人集中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30余次。对年老体弱退役军人,组织“送学”活动,将党的大政方针送到他们手中,带到他们心中。
三、培树先进典型,带动群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红嫂精神的引领下,马牧池乡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红嫂精神的退役军人。东辛庄村兵支书杜中信,自己垫资发展集体产业,先后种植优质黄桃330余亩,板栗50余亩,带领村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2020年被评为沂南县“最美创业退役军人”。疫情防控期间,各村成立以党员、退役军人为主体的红嫂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村疫情防控值班、村庄消毒等工作,为疫情防控做出巨大贡献。不少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在其他“战线”上勇立潮头。齐伟明,桃花峪村人,在军队服役期间2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得1次嘉奖,1996年退伍后自主创业,现任沂南宏正基础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山东燕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股东,公司现有退役军人9名,疫情期间积极为村里捐钱捐物三万多元。乡退役军人服务站通过发掘培树、宣传报道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不断激励退役军人群体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下一步,马牧池乡通过搭建服务退役军人平台,以红嫂精神为引领,打造退役军人服务品牌,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维护好退役军人权益,促进退役军人以担当作为的姿态为“红嫂精神”增资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