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索引号 swj1/2025-0000012 公开目录 沂政办字
发布机构 沂南县商务局 发布日期 2025-03-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沂南县提振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沂南县提振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沂政办字〔2025〕3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界湖街道办事处,沂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直各部门:

现将《沂南县提振消费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2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沂南县提振消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会议精神,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提振消费工作大会精神,以全方位扩大内需为导向,以促消费惠民生为重点,升级商品消费,提质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多维度优化消费环境,丰富消费体验,提振消费信心,不断满足居民消费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需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动商品消费升级。

1.引导开展促消费活动。突出“消费季”“消费节”,持续开展消费“五进”活动。引导商家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结合,组织促消费活动30场,通过满赠、满减、折扣等形式让利1亿元。同时,用好上级各领域消费补贴,拉动传统消费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财政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体育发展中心)

2.落实上级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政策。2025年对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给予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通信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实现数码产品销售增长30%以上。(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

3.加力扩围家电以旧换新。在2024年对8类家电进行补贴的基础上,扩围到12类产品,且每位消费者购买空调可享受补贴数量增加到3件。对个人消费者购买二级能效或水效及以上标准的家电产品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最终销售价格的15%-20%,每件最高补贴2000元。实现全年家电行业销售额增长20%以上。(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

4.支持老旧汽车报废置换更新。对报废符合条件的个人小型微型乘用车,并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车的,补贴1.5万元;对报废符合条件的个人小型微型乘用车,并购买纳入工信部《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2万元;对个人消费者转让登记在本人名下的乘用车,并购买乘用车新车的,给予一次性补贴支持,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最高不超过1.5万元,购买燃油乘用车补贴最高不超过1.2万元。拉动全年汽车销售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交警大队、县税务局)

5.积极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农机补贴政策宣传,引导农机报废回收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简化回收手续,采取上门回收等多种方式,推进报废农机回收工作。积极引导农机经销企业提升服务效能,加大“高精尖”农机推广力度。年内完成回收报废农机1200余台(套)以上,新增购置农机1600余台(套)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6.完善电动自行车与家装以旧换新。在电动自行车领域,为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激发电动自行车销售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将消费者在企业销售点享受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拓展至个体户销售点。密切关注并紧跟上级部门即将于2025年推出的家装领域以旧换新政策动态,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有效引导并促进旧房装修市场及智能家居领域的消费增长。拉动电动车和家装领域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牵头单位:县商务局,配合单位: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交警大队)

(二)促进服务消费提质。

1.丰富文旅市场供给。推进卧龙源华昌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实现华昌商街项目试营业。打磨《东高庄—一个山村的中国叙事》,东高庄红色片区沂蒙长歌、红山学院、灯塔广场等项目对外开放。积极促进中医药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构建具有中草药特色的农业旅游基地,强化中医药康养旅游的吸引力,开发成为热门打卡地点及特色中医药小镇。规划并推出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沉浸式”与“交互式”主题游览线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持续举办“三节一会”(沂南县“中医药文化节”、冬病夏治节、中药膏方节和中医药学术交流会),开展“中医夜市”和中医药特色疗法“四进四送四提升”活动。(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文旅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卫健局)

2.促进餐饮住宿消费。提升重点商贸区、步行街等特色美食街区,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引进连锁品牌,增加餐饮服务设施,加强从业人员技艺和卫生培训,提高餐品的标准化和服务流程,提升本土餐饮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掘熟食、蔬果、酱菜等特色食品企业,鼓励企业尝试将现代食材、烹饪方式与传统美食技艺相结合,顺应现代餐饮趋势,推出适合快食或外卖的产品,扩大适用范围,推向全国市场。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推出民宿折扣优惠活动,对乘坐即将开通的全省旅游专线列车乘客,推出在竹泉村红石寨民宿、乡约民宿、远方的家民宿、栗水山居民宿凭专线车票住宿享折扣优惠活动。年内推动餐饮消费、住宿消费分别增长8%、10%。(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文旅局、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3.增加养老托幼产品。出台《沂南县加快发展银发经济的若干措施》,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有效供给,年内新增1处康养机构,增加医养结合床位200张。加强康养紧缺人才培训,积极开展高学历人才引育和青年人才集聚行动,打造“口碑”名医,强化老年医学科和护理人员培训,提供康养人才保障。加强信息赋能,加快智慧康养医院建设,打造1处标志性易感知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放心托育方便可及”品牌,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重点推进县内第二实验幼儿园、界湖街道中心幼儿园等18家公立幼儿园拓展托育服务,确保全县托位数达到3643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个。(牵头单位:县民政局、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商务局、县医保局)

(三)强化新型消费培育。

1.拓展新型消费。积极招引国内外优质品牌、本土知名品牌在沂南开设首店,年内引进沂南首店达到8家以上。在君悦超市、东方购物、蘑菇街、阳都里等商业集聚区域,着力培育首店经济集聚区,一体带动出行、餐饮、住宿、购物以及“夜经济”等全景式消费。举办“比亚迪夏”等汽车品牌在沂南首发仪式,丰富沂南车市供给。创新发展“IP+消费”,支持红嫂家乡旅游区丰富提升《跟着团长打县城》沉浸式体验项目,加快开发“影视体验项目”。策划多样化主题活动,打造系列文旅活动30余场,推出精品旅游线路攻略不少于20条,强化网络宣传度。(牵头单位:县商务局、县文旅局;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投资促进中心)

2.扩大电商消费。以“好品山东·商行天下”为引领,组织企业、农业合作社积极参加“沂蒙大集·网上年货节”“好品山东”临沂专场直播等省市电商促消费活动。组织双堠樱桃、孙祖小米等地标性农产品开展直播带货活动。举办阳都大集,充分利用“直播+美食”“直播+商圈”等新业态新模式。(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

3.倡导绿色消费。组织远通、迪新、汇合网络科技、通圆空调等企业,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系列下乡活动10场以上。依托家电以旧换新行动,加快绿澳家电拆解项目建设,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交运局、县生态环境局)

4.提升健康消费。加大招引力度,年内引进1家健康产业项目。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提升居民健康数据分析能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智慧中医医院,完成乡镇国医堂全覆盖、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建设目标,提升中医类医师比例至25%,覆盖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推动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全部提供中医药服务,实现中医阁建设20%的目标,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多样化的需求。(牵头单位:县卫健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民政局、县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5.创新赛事经济。发挥赛事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领域促消费的作用。抓住省体博会在临沂举办等契机,推动县内体育产品走出去。依托化氏垂钓、红石寨、映川马术俱乐部等特色资源,创新打造集体育、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体育消费场景。推进“体育+”“+体育”多业态融合发展,持续推广省体育局、省文旅厅发布我县的两条春节、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打造特色体育旅游线路、“体育+旅游”等活动,激发体育消费。(牵头单位:县体育发展中心;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交通运输局)

(四)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1.加快县域商业改造提升。丰富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业态,支持君悦商圈争创省级智慧商圈。推动烤德上、广禧食品、正佳物流、利华食品争取县域商业体系项目。接续推动界湖街道团山庄农贸市场改造,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参与“千集万店”改造。积极争创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扩大线上推介消费模式,结合季节消费和产品特点,举办各类特色直播电商活动。邀请知名主播合作,在沂南鞋业展销大会、黄瓜节和金秋丰收节等活动期间,现场开展直播带货,集中展示我县制鞋、地标农产品及金秋时令蔬果,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助力我县乡村振兴。(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

2.推动业态模式融合发展。持续举办“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广场文化艺术节”等节会活动,开展非遗进商超、进景区活动,送戏下乡305场,创演1部红色小戏小剧。推动乡村旅游提质扩容,指导铜井镇、马牧池乡、岸堤镇、孙祖镇等重点旅游乡镇打造提升乡村旅游点,丰富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积极举办“乡村好时节”主题活动。促进工业旅游赋能升级,培育支持醉三国李九十生态酒庄、宠物食品产业园展厅、利华休闲食品博物馆、百华制鞋历史展馆等工业旅游业态,挖掘旅游资源,提升接待水平,丰富消费业态。深化生态旅游体验,依托竹泉村、朱家林省级生态旅游区打造生态旅游体验产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推动沂蒙马泉休闲园旅游区等完善提升,培育打造生态旅游区。精准拓展客源,开拓旅游客源市场,加大长三角、京津冀、淮海经济区等重点客源地区宣传推广力度,参加省内外宣传推介活动5次。出台《2025年度沂南县旅游团队奖励办法》,延续2024年度旅游团队奖励政策,列支奖励专项资金200万元,对宣传推广沂南文旅品牌、二日游及以上旅游线路产品,组织外地游客到我县旅游休闲度假的具有合法资质的旅行社(或分社),进行激励性奖励。(牵头单位:县文旅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交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投资促进中心)

(五)推进消费环境优化提升。

1.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支持新腾供应链、房家庄子蔬菜交易市场等商贸物流设施进行标准化、智能化改造,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确保年内蔬菜批发量增长10%以上。依托县汽车站周边快递企业智能化建设场地,推动全县集中快递园区建设,提升快递物流业规模化、整体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组织百华鞋业、春雨鞋业等11家优质外贸企业申报外贸优品库,鼓励外贸企业参加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协同发展。(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交运局、县邮政管理局)

2.全面提升产品品质。积极组织宏发机械、竹泉村、康利医疗等消费品生产企业申报“好品山东”“高端品牌培育”“市长质量奖”等荣誉称号,计划争创“好品山东”“高端品牌培育”“市长质量奖”各1个,推荐时侧重向消费品品牌倾斜,以品牌效应促进消费。开展“鲁质铸好品好品山东行”活动,讲好“好品山东”品牌故事。推动大庄烧鸡等省市“老字号”传承创新。(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3.实施放心消费行动。支持60家规模较大、消费集中的放心消费示范单位,通过媒体、海报、店堂告示等方式公开作出“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推行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倡导放心消费示范单位悬挂张贴“3·15放心购”标识、“放心消费在山东”LOGO和“红色沂蒙·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在临沂”LOGO。开展放心消费“进大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设立宣传讲解区、互动体验区、“你点我检”服务台、咨询服务台、行业专区,帮助消费者增强消费维权能力。畅通消费维权快速渠道,发挥12315和“智慧315”作用,推行消费维权先行赔付制度,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六)切实提振消费信心。

1.健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失业保险制度与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农民工创业支持等政策协同联动。全年计划开展30场以上招聘活动,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充分利用城乡公益性岗位,拓宽市场化和社会化就业渠道。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开展3000人次职业技能培训,并深化创业齐鲁行动,实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税费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体系,及时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和最低工资标准,并组织实施。(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财政局、县税务局)

2.全力构筑消费支撑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加大企业年金宣传力度,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卡功能,扩大使用覆盖范围,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社会保险体系。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全面保障进城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权益,促进和引导进城农民工在常住地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困难家庭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等关爱工程,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帮扶。(牵头单位:县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财政局)

3.持续激发住房市场活力。合理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支持旧房改造升级。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严格按照《临沂市高品质住宅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确定不少于1个新建高品质住宅项目。引导商品住房开发、建设、运维全周期实现品质提升,聚焦“居住后服务”,推动社区食堂等居家社区养老和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广泛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高社区设施设备智能管理水平。利用公积金组合政策包,推动房地产市场回稳。(牵头单位:县住建局、县住房保障中心;责任单位: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三、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专门提振消费推进机制,县商务、发改、工信、文旅、卫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住建、民政、体育等部门分别牵头各自领域,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坚持供需两端共同发力。部门间强化统筹协调,协同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创造性地推动政策的贯彻落实。各乡镇(街道、开发区)要全力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协同发力的共推局面。

2.聚焦重点领域。围绕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文化旅游消费、农业农村消费、健康消费、住房消费、体育消费、养老消费、稳产优供以及消费环境等方面,各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措施,确保政策惠及到消费者个人。

3.加强宣传推广。广泛宣传促消费政策、活动成效和典型案例,并积极融合“诸葛故里、红嫂家乡、温泉之城、休闲胜地”等地方品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消费的良好氛围。

4.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完善提振消费的相关工作机制。定期对重点任务进行督促落实,及时梳理解决消费领域的堵点、卡点问题,及时回应消费者的意见诉求,推动形成供需良性互动、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的良好局面。


  


  相关文章:
​文字解读:《沂南县提振消费工作方案》  
【下载Word】 【下载PDF】打印文章】  【关闭窗口

地址:沂南县城人民路42号

邮编:276300

主办:沂南县人民政府 承办:沂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Email:ynxzfwz@ly.shandong.cn   中文域名:沂南县人民政府.政务

网站标识码:3713210015 鲁ICP备05028929号 鲁公网安备37132102371374号